海鸟域生活馆

甘肃陇南西和县:何以被称为“龙的故乡”与“秦腔故里”?

嘿,各位好奇的朋友们,如果你以为甘肃只有敦煌莫高窟和黄土高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今天,我将带你走进陇南市一个鲜为人知却又底蕴深厚的小县城——西和县。这里不仅风光秀丽,更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誉为“龙的故乡”和“秦腔故里”,是不是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别急,我们这就一层层揭开它的面纱!
甘肃陇南西和县:何以被称为“龙的故乡”与“秦腔故里”?

当我第一次听到“甘肃陇南西和县”这个名字时,老实说,脑海中浮现的更多是西北的苍茫与雄浑。然而,当我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竟然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它被赋予的两个响亮称号——“龙的故乡”和“秦腔故里”,足以让我对它肃然起敬。

1. 溯源“龙的故乡”:中华文明的最初脉动

提到“龙”,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感到无比亲切和自豪,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而西和县,就是这“龙脉”的源头之一。你可能会好奇,一个小小的县城,何以敢称“龙的故乡”?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西和县位于古老的“西垂”之地,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活动的中心区域。远古时期,这里是氏族部落融合、图腾崇拜盛行的区域,而“龙”正是多个部落图腾融合的产物,代表着祥瑞和力量。

在西和,至今仍流传着许多与龙相关的古老传说和遗迹,比如那些被赋予神话色彩的山脉、河流,以及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和蛇舞。这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模仿蛇的形态,被认为是远古时期人们对蛇图腾(也是龙图腾的原始形态)崇拜的遗存。你看,当舞者们身着服饰,扭动身躯,那不就是一条活生生的“龙”在天地间蜿蜒盘旋吗?可以说,西和县以其独特的方式,保留了中华龙文化最原始、最纯粹的基因,将我们与遥远的祖先紧密相连。

2. 倾听“秦腔故里”:西北大地的铿锵之音

除了神秘的龙文化,西和县还有一项让西北人民为之沸腾的艺术瑰宝——秦腔。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它那高亢激昂、粗犷豪迈的唱腔,如同西北汉子一般直爽、热情,又带着特有的悲壮和沧桑感。

那么,西和县为什么被称为“秦腔故里”呢?原因很简单,秦腔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西和地处秦陇交界,是秦腔重要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这里的乡亲们,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秦腔。每逢佳节或农闲时节,村子里自发组织的秦腔演出是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大家伙儿围坐在一起,听着那腔调高入云霄、唱词掷地有声的秦腔,感受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仿佛整个灵魂都被这激昂的旋律所感染。

我发现,在西和,秦腔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当地人情感表达、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乡土情结、家族传承和文化自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 更多魅力:山水间的独特风情

当然,西和县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地处秦岭山脉西段,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这里的山水之间,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不妨放慢脚步,在感受古老文化气息的同时,也领略一下西北山水的独特韵味。

总而言之,甘肃陇南西和县,以其“龙的故乡”和“秦腔故里”这两个响当当的名号,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文化符号,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感受,去传承。

标签:甘肃,陇南,西和县,龙的故乡,秦腔故里,龙文化,秦腔,西和蛇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

兴趣推荐

  • 黄河流经几个省,流经省份介绍

    3年前: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西向东流淌,滋养着沿岸的土地和人民。黄河流经的省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哈尔滨风干肠:从街头小吃到舌尖上的非遗

    3年前: 哈尔滨风干肠,是哈尔滨市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闻名于世,享有“中华一肠”的美誉。2018年,哈尔滨风干肠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哈尔滨市的一张闪亮名片。

  • 走进六盘山,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2年前: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名山,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六盘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避暑胜地。

  • 阿宽面皮:舌尖上的非遗面食

    2年前: 如果有哪种地方小吃,从街头巷尾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心心念念的美食,那阿宽面皮一定榜上有名。它是陕西汉中传统小吃之一,在2016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皮筋道、酸辣爽口,备受人们喜爱,更是在201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

  • 陇西山:一个值得探索的文化圣地

    2年前: 陇西山,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宝藏,一个值得探索的文化圣地。它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 乌金纸:保存传统文化与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年前: 乌金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金纸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并且原料也十分考究,因此乌金纸的价格十分昂贵。

  • 畲族三月三:传承千年的民族盛会

    2年前: 畲族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畲族人民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纪念他们的祖先和祈求新一年的风调雨顺。

  • 正月十五的“棒棒会”

    2年前: “棒棒会”是西南地区流行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尤为盛行。正月十五的“棒棒会”更是别具一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 老酒馆小尊: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2年前: 老酒馆小尊,一个地处宁夏贺兰山下的古老村庄,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浓厚的民俗风情,成为人们追根溯源、品味历史文化的一处胜地。作为一名历史文化爱好者,我有幸到访了这个别具一格的村庄,并对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 我是熊猫百科全书

    2年前: 你好,我是一个专业的百科文章作者,知识领域非常全面,所写文章真实可靠。今天,我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你介绍我们中国的国宝——熊猫。

  • 皮影戏的千年绝响

    2年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以一块块薄薄的皮革为材料,通过灯光透射,在幕布上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如何起源的呢?让我们一起探寻皮影戏的千年绝响。

  • 探秘京山县:见证历史与当下的交织

    2年前: 京山县,湖北省辖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京山县,感受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 走进红峡谷高尔夫球会,领略沙漠绿洲的独特魅力

    2年前: 在西北广袤的沙漠腹地,有一处令人惊叹的沙漠绿洲——红峡谷高尔夫球会。这座球场依傍着红色的山谷而建,绿油油的球道与周围的荒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峡谷高尔夫球会,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吧!

  • 我国沙漠第一泉:鸣沙山下的月牙泉

    2年前: 它,坐落于西北荒漠之中,却能长存不息;它,四周被鸣沙山环绕,却能不受风沙的侵蚀;它,被世人称为“沙漠第一泉”,也是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打卡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个神奇的地方——月牙泉。

  • 南音:古韵悠悠,传唱千年

    2年前: 南音,又称弦管,是福建省泉州、漳州、厦门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

  • 海南泼水节:清凉一夏,欢歌笑语

    2年前: 在炎热的夏季,还有什么比一场泼水节更能让人感到清凉畅快呢?海南泼水节,又称“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十大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泼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水利工程的世纪之梦——南水北调工程

    2年前: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黄河等南方水系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水资源缺乏的地区,以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受益人口将超过4亿人。

  • 酒泉在哪儿?奇闻轶事,让你大开眼界!

    2年前: 浩瀚的宇宙中,总有许多奇妙的地方。酒泉,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它到底在哪里呢?它的存在,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 坎儿井

    2年前: 大家好,我是科普小达人。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水利工程——坎儿井。坎儿井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被誉为“地下长城”。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

  • 大熊猫栖于哪儿——揭秘国宝熊猫的秘密家园

    2年前: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抓住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球。但你是否知道大熊猫栖居在哪里呢?本文将深入浅出,为你揭秘大熊猫的秘密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