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嵊州竹编:历史悠久的竹艺瑰宝

浙江嵊州有着悠久的竹编历史,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遐迩。从家用的竹篮竹筐,到精致的工艺品,嵊州竹编无处不在,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嵊州竹编:历史悠久的竹艺瑰宝

嵊州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就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制作生活用具。到了唐宋时期,嵊州竹编技艺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竹编匠人,其竹编制品广受皇室和达官贵人的喜爱。

明清时期,嵊州竹编进一步繁荣,竹编制品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嵊州竹编风格。这种风格以细腻精巧著称,竹丝纤细柔韧,编织手法繁复多变,既实用又美观。

近代以来,嵊州竹编在吸收各地竹编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新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嵊州竹编画。竹编画采用竹丝为笔,竹片为纸,通过娴熟的编织技法,将山水、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堪称竹编艺术的巅峰之作。

如今,嵊州竹编已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嵊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传承和发展嵊州竹编技艺,开设了竹编技艺传承班,大力扶持竹编产业,使这一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标签:嵊州竹编,竹编历史,竹编技艺,竹编制品,竹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趣推荐

  • 哈尔滨风干肠:从街头小吃到舌尖上的非遗

    2年前: 哈尔滨风干肠,是哈尔滨市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闻名于世,享有“中华一肠”的美誉。2018年,哈尔滨风干肠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哈尔滨市的一张闪亮名片。

  • 阿宽面皮:舌尖上的非遗面食

    2年前: 如果有哪种地方小吃,从街头巷尾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心心念念的美食,那阿宽面皮一定榜上有名。它是陕西汉中传统小吃之一,在2016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皮筋道、酸辣爽口,备受人们喜爱,更是在201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

  • 乌金纸:保存传统文化与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年前: 乌金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金纸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并且原料也十分考究,因此乌金纸的价格十分昂贵。

  • 畲族三月三:传承千年的民族盛会

    2年前: 畲族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畲族人民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纪念他们的祖先和祈求新一年的风调雨顺。

  • 正月十五的“棒棒会”

    2年前: “棒棒会”是西南地区流行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尤为盛行。正月十五的“棒棒会”更是别具一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 老酒馆小尊: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2年前: 老酒馆小尊,一个地处宁夏贺兰山下的古老村庄,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浓厚的民俗风情,成为人们追根溯源、品味历史文化的一处胜地。作为一名历史文化爱好者,我有幸到访了这个别具一格的村庄,并对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 皮影戏的千年绝响

    2年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以一块块薄薄的皮革为材料,通过灯光透射,在幕布上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如何起源的呢?让我们一起探寻皮影戏的千年绝响。

  • 探秘京山县:见证历史与当下的交织

    2年前: 京山县,湖北省辖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京山县,感受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 南音:古韵悠悠,传唱千年

    2年前: 南音,又称弦管,是福建省泉州、漳州、厦门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

  • 海南泼水节:清凉一夏,欢歌笑语

    2年前: 在炎热的夏季,还有什么比一场泼水节更能让人感到清凉畅快呢?海南泼水节,又称“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十大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泼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