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高考作文:蝴蝶翅膀上的哲学沉思与人生选择
2015年安徽高考的作文题,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点意思。它给了一段材料,讲的是一位画家在作画时,发现学生们对蝴蝶翅膀的颜色是天生注定还是后天选择展开了讨论。这个设定很巧妙,它避开了生硬的说教,而是把一个哲学命题包裹在日常的观察之中。考生们面对的,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一个开放性的思考空间:色彩的形成,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基因的设定,还是环境的塑形,抑或是我们主动的涂抹和选择?
当年,考场上肯定出现了各种奇思妙想。有的同学可能“坚信”先天决定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蝴蝶的颜色打娘胎里就注定了,就像我们的天赋、家庭背景一样,是无法改变的底色。这类文章可能会强调接受自我,顺应天性,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无需强求成为别人。而另一些同学则会力挺后天选择论,他们或许认为,蝴蝶翅膀的斑斓,正是经历风雨、蜕变和适应环境的结果。我们的学习、实践、遇到的挫折与成功,都在不断为我们的“翅膀”上色,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图案。这派观点通常会鼓励积极进取,大胆选择,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当然,最高明的作文往往能将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毕竟,蝴蝶有它天生的基因编码,但其生命轨迹中遇到的阳光、花蜜、天敌,以及它每一次扇动翅膀的努力,都在影响着它最终的形态和色彩。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也许会带着家族的印记、天生的才华,但真正决定我们飞多高、飞多远的,是我们后天付出的努力、做出的选择,以及如何面对这个世界。这道题巧妙地把“天赋与努力”、“宿命与自由意志”、“内因与外因”这些大命题,浓缩在了一对蝴蝶翅膀之上,让年轻的我们在思考中变得更加成熟。
这道题的妙处,就在于它把一个宏大的哲学命题,巧妙地转化成了每一个年轻学子都能感同身受的个人成长困惑。我们的人生,不也像这蝴蝶的翅膀吗?我们出生时带着什么样的底色,是家庭环境、天赋才能决定的吗?而我们后来的学习、交友、经历,又如何在上面描绘出独特的图案?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顺应“天性”,还是大胆“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这作文题,与其说是在考语文,不如说是在考我们对自我、对未来的思考深度和勇气。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在快速变化的年轻生活中,如何找到并绘制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而美丽的色彩。
回过头来看,2015年安徽高考的这道作文题,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鼓励学生跳出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式,去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它让我们思考,所谓“成功”的定义,是否也像蝴蝶翅膀的颜色,不是单一的、刻板的,而是多元的、生动的?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去着色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图景。毕竟,高考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展翅高飞,去探索这个多彩世界的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