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陈太丘与友期:一场迟到的友谊,与古人的智慧碰撞

朋友之间爽约,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如果把时间拨回到一千多年前,看看东汉大名士陈太丘与友人的一次约定,你或许会对“守时”和“为人处世”有更深刻的理解。本文将为你呈现《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并深入探讨这则小故事背后蕴含的哲理。
陈太丘与友期:一场迟到的友谊,与古人的智慧碰撞

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的,可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而是一则你可能在语文课本上就见过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短短几句话,却道尽了人情世故的复杂与微妙。

先来看看原文:(我特意选了比较通俗易懂的版本)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一下,大意就是: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中午见面,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就先走了。朋友后来才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久了,已经走了。”

就这么简单几句话,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首先,它展现了陈太丘守时、讲原则的性格。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能准时赴约已经很难得,而陈太丘却能做到“期日中,过中不至”,可见其为人严谨。更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因为朋友迟到而迁怒于人,而是默默离开,这体现了他的宽容和大气。

其次,元方不卑不亢的回答,更是点睛之笔。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够如此准确地表达父亲的意愿,并巧妙地表达了对这位迟到朋友的不满,这不仅体现了元方的聪明伶俐,更暗示了陈太丘家良好的家教。 这孩子,简直是古代版的“小机灵鬼”!试想一下,如果元方回答“我父亲在屋里”或者“我父亲睡着了”,那故事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都将大打折扣。

所以,《陈太丘与友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更像是一幅微缩的人性图景。它告诉我们,守时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为人处世要讲究原则,但也要有宽容之心;而良好的家教,则能培养出优秀的后代。这其中的道理,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朋友们,下回约人可别再迟到了哦!

标签: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元方,守时,为人处世,家教,道德教育,古代故事,经典故事

兴趣推荐

  • 德育渗透教案:润物无声,育人无止境

    3年前: 德育渗透教案,就是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德育渗透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使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熏陶和思想启迪。

  • 世说新语中的智慧与人生感悟

    3年前: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本笔记小说,共一千多篇文章,内容以记述名士言行为主,也有一些民间传说和轶闻趣事。世说新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感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刘世美与现代教育的反思

    3年前: 刘世美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反面人物。他自私自利,贪得无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这个角色让人恨得牙痒痒,同时也发人深思:为什么刘世美这样的人能够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他身上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大力支持文学创作

    3年前: 刘义庆是南朝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南郡太守,封临川王,因此后人尊称其为临川王。他大力支持文学创作,广招文人雅士,编纂了《世说新语》、《幽明录》、《宣验记》等多部优秀作品,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全日制国民教育:点亮未来之光

    3年前: 全日制国民教育,是国家为使适龄公民获得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而实施的国民教育制度。它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八荣八耻:传承传统美德,引领时代风尚

    2年前: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一直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八荣八耻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伦理体系,对社会发展和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忘八端:重塑道德准则,重建社会秩序

    2年前: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屡见不鲜。“忘八端”一词由此诞生,用来形容那些丧失了最基本道德底线的人。本文将带领大家深入探讨“忘八端”的含义,并提出重建道德准则、重建社会秩序的策略。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渗透式教育的艺术

    2年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春夜喜雨》诗句,描绘了春雨润泽万物的美好景象,也是对一种渗透式教育方式的生动写照。这种教育方式,就像春雨一样,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使人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 百年树人:一个充满诗意的教育理念

    2年前: “百年树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依然是教育工作者们永恒的追求。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用百年的时间去浇灌,去培育。

  •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秀不必强求

    2年前: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比喻人在良好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成长为正直的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致谢:表达感激之情的艺术

    2年前: 在我们的社交生活中,表达感激之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都需要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谢意。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致谢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谢意的建议。

  • 韩国伦理:传承与变迁

    2年前: 韩国伦理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中。在历史长河中,韩国伦理经历了传承与变迁,在继承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也融入了现代文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伦理体系。接下来,我将带大家走进韩国伦理的世界,领略其丰富内涵和演变过程。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文

    2年前: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古文,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夜晚游览承天寺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

  • 世说新语·咏雪

    2年前: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十分著名的故事——咏雪。这个故事讲述了西晋名士王戎和谢安在雪天里的对话,王戎以雪喻人,盛赞谢安的品格,而谢安则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玉人”。这个故事体现了魏晋名士的风流潇洒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 五光十色的意思,你真的懂吗?

    2年前: 五光十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色彩艳丽,非常好看。本篇文章将为你解析五光十色的本意和引申义,并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典故和诗句。

  • 世说新语容止:古人颜值观大揭秘

    2年前: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大量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其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章节就是“容止”,专门记载了古人的颜值标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古人们是怎么看脸的。

  • 世说新语:穿越古今的奇闻轶事

    2年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百科小老师,今天我们来穿越时光,走进一部集奇闻轶事、风流雅趣于一体的经典巨作——《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巧用典故,妙趣横生

    1年前: 《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集,里面收录了大量当时的名人逸事和社会风俗,语言简洁生动,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看看古人是如何运用典故和幽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

  • 世说新语的作者:谁是那个八卦的“记录员”?

    1年前: “世说新语”这本记录了魏晋名士风流轶事的奇书,你是否好奇它背后的作者是谁呢? 其实,“世说新语”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由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世说新语”作者的神秘面纱,看看这本有趣的小说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祁太元:一位被低估的古代“网红”

    11个月前: 提到古代名人,你可能会想到李白、杜甫、诸葛亮……但今天,我想带你认识一位同样精彩,却常常被历史尘埃掩埋的人物——祁太元。他可不是什么权倾朝野的大臣,也不是名震天下的将军,而是一位令人忍俊不禁的“古代网红”,凭借着令人捧腹的奇闻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