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文化里的手势密码

## 拈花微笑:佛陀的禅机
拈花的动作最著名的应用莫过于佛陀释迦牟尼拈花示众的故事。在灵山会上,佛陀拈起一朵花,众弟子面面相觑,唯有迦叶破颜微笑。佛陀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拈花一笑,便已传下衣钵,成为禅宗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佳话。
## 拈絮采花:文人的雅趣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拈花也常被用来形容文人的雅趣。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诗中,拈花喻指朦胧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伤。宋代词人李清照也曾写道:“争拈一缕春风香。”这里的拈花,则透露出女子对春光的爱惜和留恋。
## 拈轻佛重:人生智慧
民间有句俗话:“拈轻佛重”,意为放下的东西轻,拿起的却重。这句俗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告诫人们取舍之间要慎重,不要轻易放弃既有的东西,同时也要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
## 拈花惹草:风流往事
在现代汉语中,拈花惹草被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拈花,本是优雅的动作,却因词语的引申义而带上了几分轻佻的意味。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语言在演变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兴趣推荐
-
勾三搭四:是社交还是道德缺失?
2年前: “勾三搭四”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专一,喜欢拈花惹草。在社交媒体时代,“勾三搭四”似乎变得更加普遍,也更加容易。那么,“勾三搭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它是否是一种道德缺失?
-
拈花微笑
1年前: 拈花微笑,一个多么优美而富有深意的词语。它出自佛教典故,相传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因此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微笑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触及心灵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