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2015:那年我们在广西高考考了啥?
## 全城戒备:高考,不只是一个人的战斗
2015年6月7日、8日,和其他省份的兄弟姐妹们一样,广西约33万考生奔赴考场。那两天的气氛,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带BGM。考点门口,黑压压一片全是焦急等待的家长,他们组成的“亲友团”阵容堪比任何一场演唱会。送考的老师们穿着寓意“旗开得胜”的红色T恤,一遍遍地叮嘱着“准考证带了吗?”“涂卡要规范!”。路上的车辆会自觉静音、绕行,建筑工地也暂时停工,整个城市仿佛都为我们按下了暂停键,那感觉,既紧张又有点“受宠若惊”。
## 灵魂拷问:那道逼疯无数人的作文题
如果说高考是一场大戏,那语文作文题绝对是每年最受瞩目的“流量担当”。2015年,我们广西考生面对的是“全国新课标II卷”的作文题。我敢打赌,现在很多人还能背出那段材料的大意:
一位是能“以焊枪为笔,为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国工匠老王;
一位是能“用镜头捕捉平凡生活中的美,传递温暖与感动”的摄影师小李;
还有一位是“致力于基础研究,为解决人类未来难题而奋斗”的科学家小张。
然后,问题来了——“三个人,你认为谁更风采?”
看到这个题目,我估计考场里不少同学的内心是崩溃的。这哪是写作文,这简直是一场关于“人生价值观”的辩论赛!选工匠?致敬实干兴邦。选摄影师?彰显人文情怀。选科学家?崇尚科技创新。这题目妙就妙在,它没有标准答案,你选谁,怎么论证,都体现了你对“成功”和“价值”的理解。有人说,这题目简直是提前让我们思考职业规划;也有人开玩笑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风采是多元的,他们都了不起”。不管当时我们怎么选,这道题都结结实实地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平凡与伟大”的思政课。
## 理综文综:不一样的试卷,一样的“头秃”
当然,高考不只有作文。当年的数学卷,据说也让不少同学提前感受到了人生的“函数式”起伏。特别是最后那道解析几何或者导数大题,总能成功地在考试结束铃响前,引发一波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而文综和理综,更是两座让人望而生畏的大山。文综考生在历史长河、地理版图和政治理论里疯狂遨游,力求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精准“打印”到答题卡上。理综考生则在物理的“能量守恒”、化学的“元素周期”和生物的“遗传定律”中奋力搏杀,每一道计算题都可能是一场与时间和脑细胞的赛跑。虽然考完后大家都在吐槽“太难了”,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为了一个知识点而通宵达旦的日子,不也正是我们青春里最闪亮的勋章吗?
## 尘埃落定:分数线与我们的星辰大海
考试结束,扔书、狂欢、聚餐,短暂的放纵后是漫长而焦虑的等待。终于等到放榜日,查分数的那个瞬间,心脏仿佛都漏跳了一拍。2015年广西的高考分数线是这样的:理工类一本520分,文史类一本545分。
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这串数字,就是一把钥匙。它决定了我们接下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将在哪座城市,遇见哪些人,开启怎样的人生故事。有人如愿以偿,踏入梦想的学府;有人稍有遗憾,但也在新的起点找到了方向。但无论结果如何,当我们合上高中的课本,2015年的那个夏天就永远地画上了句号。高考不是终点,它只是一个让我们奔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那场考试,连同那些奋斗过的日夜,都成了我们共同的、独一无二的青春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