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踏青寄哀思:清明节古诗十首

清明时节,不仅是踏青扫墓的日子,也是中国人感怀先人、追思情谊的好时机。让我们通过这十首古诗,一起领略清明节的诗意与哀思。
踏青寄哀思:清明节古诗十首

##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雨丝连绵,行人纷纷落寞,不知何处可以小酌一杯。一问牧童,他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道出了清明节的凄凉与惆怅。

## 白居易《寒食野望寄足下》

城郊寒食近,野旷无林喧。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烟。

红衣随柳舞,白发共莺迁。

故园千里地,空忆旧时年。

寒食节和清明节相邻,诗人写下思乡之情。郊野一片寂寥,看着燕草和秦桑,不禁回忆起故园的热闹和亲人。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和思乡的愁绪。

## 王维《清明》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愁。

梨花满地不开门,依旧狂风吹尽絮。

清明节的早上,诗人登上小楼,被浓浓的愁绪包围。梨花盛开却不敢开门,依旧任由狂风吹尽花瓣。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清明节的萧瑟和凄美。

##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一场春雨过后,诗人醒来,听到处处鸟鸣。回想起昨夜的风雨,不禁担心院中花落了多少。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好,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 韦应物《清明》

寒食过清明,时风和雨晴。

墟落桑麻动,春深菜花黄。

微雨如酥润,细风如絮轻。

原上草离离,却见莺莺寻。

清明节后,天气转晴,墟落中桑麻生长,春天的菜花盛开。微风细雨滋润着万物,原野上草木繁茂,莺莺燕燕飞舞嬉戏。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后明媚的春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 陆游《春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春光三月,东风又飘。

三更听得杜鹃啼,应是春归欲去时。

春天来了,樱桃红了,芭蕉绿了。三月春光正好,东风又起。三更时分听到杜鹃啼叫,那是春天将要离去的声音。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范仲淹《清明》

暮春时节雨纷纷,林花狼藉叶纷纷。

寂寞扁舟空自去,杨花落尽又愁生。

清明时节风雨交加,林中的花朵和树叶都被吹落。诗人乘着扁舟,独自漂泊,看着杨花落尽,又生出新的愁绪。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闻笛》

候馆梅残,溪桥闻笛,故园千里梦依稀。

旧时天样水茫茫,今夕露沾衣。

欲讯佳人何处,今宵剩有月相随。

诗人身在异乡,听到溪桥上传来的笛声,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水天茫茫,露水沾湿衣襟。想询问心上人身在何处,只有明月陪伴左右。这首词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爱人的思念之情。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人隐居乡野,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茅屋低矮,溪边青草依依。醉酒时吟唱着吴侬软语,不知是谁家的老人。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中儿子正在织造鸡笼。最喜欢小儿子的顽皮,在溪头卧着剥莲蓬。这首词描绘了清明节前后乡村的宁静祥和,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 晏殊《踏莎行·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园香径独徘徊,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影深归燕语。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眠起鸣鸦。

时到清明雨纷纷,独向花前葬落英。

小园中的香径上,诗人独自徘徊。青梅如豆,柳叶如眉。白天蝴蝶飞舞,傍晚燕子呢喃。路边的桑树吐出嫩芽,东邻传来养蚕的鸣鸦声。清明时节风雨纷纷,诗人独自在花前掩埋落花。这首词描写了清明节前后小园的景色,寄托了诗人伤春惜花的情怀。

标签:清明节,古诗,踏青,扫墓,追思,哀思

兴趣推荐

  • 上已节:踏青赏春,远离烦忧

    2年前: 上已节,又称女儿节、踏青节、三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始于秦汉时期,在唐代发展到鼎盛,宋代以后逐渐衰落。但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上已节的习俗。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年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是千古名句,意境雄浑壮丽。这句话比喻人站在高处,可以俯瞰一切,形容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 五一图片大全:一张图,一个故事

    2年前: 五一劳动节,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劳动人民的节日。2023年五一劳动节是5月1日星期一,当然很多小伙伴也会迎来5月2日、3日的假期。五一往往意味着炎炎夏日即将到来,所以不少人将五一视为夏季的开始,在三天的假期中,大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去野外踏青,或者去海边散心,尽情享受五一带来的美好时光,因此,五一照片常常充满了夏日的活力。

  • 清明节:传承与纪念的中华传统节日

    2年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缅怀祖先、寄托哀思的日子。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起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 上巳节里晋朝名士风雅

    2年前: 上巳节,又称三月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晋朝时期,上巳节是文人雅士们非常重视的节日,他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祓禊、曲水流觞、踏青等,借以寄情山水,修身养性。

  • 三月初春花卉绽放,赏花踏青正当时

    2年前: 随着春日和煦的阳光唤醒大地,三月初春的花卉竞相绽放,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缤纷色彩。无论是在公园、花园,还是田野、山林,处处都能看到花开烂漫的景象。让我们一起踏上赏花之旅,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 初七习俗最精彩!男女老少乐开怀

    2年前: 初七到了,新年喜庆的气氛依然浓郁。人们走上街头,参加各种民俗活动,体验传统文化,感受浓浓的年味。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初七的习俗让这个节日变得更加精彩,男女老少都乐开怀。

  • 清明节的绘画方式

    2年前: 清明节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扫墓、放风筝、吃青团子等等。那么清明节怎么画呢?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清明节的绘画方式。

  • 诗词里的汉字乐趣,你发现了多少?

    2年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中的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特点,诗人们常常利用这些特点来创作诗歌,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 城南花已开,踏青时节正当时

    2年前: 城南花已开,花香四溢,美不胜收。在这个踏青时节,让我们一起去赏花、踏青,拥抱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 北京清明节踏青,拥抱春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2年前: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清明节期间,北京市各大公园、景区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踏青活动,市民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

  •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历史的回响,情感的共鸣

    2年前: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经典之作,它被誉为“一字千金,古今绝唱”。这首词以临洺驿为背景,抒发了词人久别故土的思乡之情、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仕途的抱负。

  • 清明节在几月几号?什么时候是清明节?

    2年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的日期每年都有变化,那么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 幽州胡马客,纵横天下

    2年前: 《幽州胡马客》是一首古诗,描写了幽州胡马的雄壮威武,以及游牧民族的骁勇善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首诗,了解一下胡马与游牧民族的故事。

  • 惊蛰节气:古诗鉴赏

    2年前: 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耕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都喜欢在惊蛰时节吟诗作赋,抒发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关于惊蛰的古诗,感受先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 《对镜贴花黄:穿越千年,古诗焕发新光彩》

    2年前: “对镜贴花黄”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这句诗不仅描绘出古代女子爱美的场景,更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欣赏。如今,这句诗也成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爱美、追求美的行为。

  • 争渡争渡,只争朝夕——古诗词里的时间之美

    2年前: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古诗词里的时间之美,是古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体会,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美学意蕴。

  • 古诗里的象形汉字

    2年前: 汉字博大精深,很多字都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比如“日”“月”“水”“火”“山”等。这些汉字,可谓是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非常有趣。

  • 漫步古诗,寻迹名胜古迹

    2年前: 古诗中蕴藏着丰富的名胜古迹,这些名胜古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品味。让我们漫步古诗,寻迹名胜古迹,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活泼可爱小垂钓

    2年前: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大家还记得吗,小编今天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下。小儿垂钓古诗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古诗,它描写了一个小男孩钓鱼的场景,非常的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