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当奶奶拿起飞镖:我的硬核退休生活

谁说60岁以后的人生舞台,就只剩下广场舞、带孙子和养生壶?对我来说,真正的派对才刚刚开始。当同龄人都在讨论哪家超市的鸡蛋打折时,我正站在三米开外,眯着一只眼,瞄准那块圆形的、布满窟窿的“战场”。没错,我,一个60多岁的普通老太太,成了一名镖客。我的故事,无关夕阳红,只关乎正中靶心的热爱与激情。
当奶奶拿起飞镖:我的硬核退休生活

退休前,我是个标准的“中国式妈妈”,生活围着工作、丈夫和孩子转,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退休后,陀螺突然停了,巨大的空虚感差点把我甩出去。每天的生活被电视剧、午觉和漫无目的的散步填满,感觉自己正在缓慢地“生锈”。直到有一天,我被儿子“骗”进了他朋友开的一家小酒馆,第一次见到了那个挂在墙上的“怪靶子”。

一开始,我纯粹是看热闹。看着那些年轻人手臂一扬,一支支小小的飞镖“嗖”地一声钉在靶上,发出清脆的“咚咚”声,我觉得挺有意思。在他们的起哄下,我颤颤巍巍地拿起三支公用镖。天知道,我的手腕已经几十年没用来做过“投掷”这么剧烈的运动了,上一次可能还是小时候扔沙包。果不其然,第一镖,光荣地砸在了墙上,第二镖,扎进了计分板的木框,第三镖……呃,差点飞到隔壁桌的啤酒杯里。整个酒吧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我也跟着哈哈大笑,一点没觉得尴尬,反而觉得这玩意儿比家长里短好玩多了。

从那天起,我成了小酒馆的常客。我开始琢磨,怎么站位最稳,怎么出手最顺,怎么计算那个复杂的计分规则。我的“教练”,是一群平均年龄比我小40岁的孩子们。他们不叫我“阿姨”或“奶奶”,而是酷酷地喊我“王姐”。我用我买菜省下的零花钱,给自己置办了一套专属飞镖,镖翼上还印了一朵小小的牡丹花,既“硬核”又“少女心”。

飞镖改变的,不只是我无聊的退休生活。我发现,为了站得更稳,我开始有意识地锻炼核心力量;为了看得更清,我不再长时间刷手机,眼睛得到了休息;为了计算分数,我的心算能力比用计算器还快。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圈。在这里,没人关心你的退休金多少,孙子考了第几名。大家只关心你今晚的“T20”(三倍20分区)中了几个,你的结镖帅不帅。我们聊飞镖技巧,聊比赛八卦,聊生活中的乐子,年龄的鸿沟在飞镖靶前瞬间消失。

有一次,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愁眉苦脸地问我:“王姐,你怎么总能这么稳?”我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告诉他:“孩子,别总想着一镖干掉对手,先跟自己和解。飞镖这东西,一半是技术,一半是心态。就像过日子,你越是心急火燎,越容易出错。稳住,慢慢来,总能找到感觉。”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像个镖客,倒像个扫地僧。

如今,我在我们这个片区已经小有名气,人送外号“靶心女王”。我的老姐妹们还是不理解,放着舒服的沙发不坐,非要去那个吵吵闹闹的地方“扔东西”。但我知道,我扔出去的不是飞镖,而是对衰老的恐惧和对平庸的妥协。我的人生下半场,靶心清晰,每一镖,都充满力量。

标签:退休生活,飞镖,银发族,兴趣爱好,活到老学到老,酷奶奶,跨代交流

兴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