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杨宜勇:那位总想让你多干几年、多生几个娃的“发改委专家”

提起杨宜勇,你可能一时想不起他是谁,但如果我说起“延迟退休”、“鼓励二胎”、“年轻人啃老”这些总能精准戳中你焦虑点的话题,你脑海里很可能就会浮现出一位戴着眼镜、语速平缓却观点犀利的专家身影。没错,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位总能凭一己之言搅动舆论风云的前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他就像一个政策界的“预言家”,只不过他的预言,听起来总让人觉得“压力山大”。
杨宜勇:那位总想让你多干几年、多生几个娃的“发改委专家”

首先,我们得给这位“网红”专家一个精准的身份画像:学者型官员。

在成为公众眼中那个抛出各种“惊人”观点的专家之前,杨宜勇首先是一位根正苗红的经济学博士。他的主战场是社会发展研究,说白了,就是专门研究国家未来会遇到哪些社会问题,比如养老、就业、人口结构等等,然后提前开“药方”。所以,当你听到他那些听起来不太“接地气”的建议时,得先明白,他不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看着一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模型,在为几十年后的中国“操碎了心”。他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冷静的、甚至有点冷酷的“国家精算师”。

其次,聊聊他最著名的标签:“延迟退休”的首席“吹鼓手”。

说到杨宜勇,绕不开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延迟退休”。他可以说是国内最早、也最坚定地鼓吹这一政策的学者之一。为啥他这么执着?我给你打个比方:把国家的养老金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以前是好几个年轻人往里灌水,供一个退休老人喝。现在情况变了,生得少了,寿命长了,喝水的老人越来越多,灌水的年轻人眼看要不够用了。池子快见底了怎么办?

杨老师的方案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粗暴”:“老同志们,身体还行的话,咱再多干几年,自己往池子里添点水,同时也晚点再开始喝水,这样一来一回,池子不就不那么快干了吗?”这个逻辑从宏观上看无懈可击,但落到每个辛辛苦苦盼退休的普通人身上,就变成了“苍天啊,我还要再卷五年”的哀嚎。也正因如此,他成了许多网友又敬又“恨”的对象。

再次,他是人口问题上的“催生大队长”。

如果说延迟退休是让你“晚点歇”,那杨宜勇的另一大“药方”就是让你“多生娃”。面对不断走低的生育率,他比谁都着急。在他看来,年轻人不愿生孩子,是比人口老龄化更可怕的“灰犀牛”,是动摇国本的大问题。

为此,他开出了各种“猛药”。他建议建立生育基金制度,鼓励家庭多生孩子,甚至提出过一些颇具争议的想法,比如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等。这些建议一经报道,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被网友戏称为变相的“单身税”、“丁克税”。虽然这些多是学术探讨,远未到政策层面,但也足以看出他在解决人口问题上“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他就像那个总在你耳边念叨“该结婚了,该生娃了”的远房亲戚,只不过他念叨的对象,是整个国家。

最后,他是一个敢于捅破窗户纸的“问题捕手”。

总的来说,杨宜勇就像一个政策界的“鲶鱼”,总能用他那些“不中听”的观点,搅动一池春水,逼着整个社会去正视那些我们不愿面对却又迫在眉睫的难题。他的话可能让你听了血压飙升,甚至有点“扎心”,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指出的养老金缺口、劳动力短缺、低生育率陷阱,都是我们未来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或许,在一个习惯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舆论环境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敢于捅破窗户纸、引发全民大讨论的“乌鸦嘴”,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预警和献策。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不能忽视他提出的问题。毕竟,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标签:杨宜勇,国家发改委,延迟退休,人口政策,社会发展,学者型官员

兴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