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妇产科实习“红脸”日记:当男护士遇上生命诞生
初入妇产科,我心里是七上八下的。毕竟,这是一个处处体现女性生理奥秘的科室,而我,一个大男孩,要在这里学习如何照顾产妇、新生儿,甚至参与分娩过程。想象一下,当我在产房里,面对一位即将分娩的妈妈,耳边是她的阵痛呻吟,眼前是护士老师们熟练而专业的操作,而我,站在一旁,手心冒汗,脸颊发烫,那感觉真是复杂极了。
最让我脸红的,莫过于那些“亲密接触”的时刻。比如,协助产妇进行会阴护理,或是观察产后出血情况。老师们总是那么自然和专业,可我总是得深吸一口气,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操作要点上,避免眼神乱瞟。有时候,和产妇进行病情沟通,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私密问题时,我总觉得空气瞬间凝固,声音也不自觉地低了几度。有一次,一位阿姨看我脸红得像个大苹果,还笑着打趣:“小伙子,没关系,我们这儿都是医生护士,都一样的!”她善意的眼神,反而让我更不好意思了。
这种脸红和尴尬,并非源于不尊重,而更多是源于一种文化上的不适应和自我心理的建设过程。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和社会观念,都倾向于将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进行区隔。但随着实习的深入,我逐渐明白,在医疗场景中,性别只是一种生理特征,而非职业壁垒。我不是以一个“男性”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护士”的身份站在她们面前。当我看待的不再是“女性的身体”,而是“需要照护的患者”时,我的心态开始转变。
我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我的价值。比如,在一些需要体力支撑的时刻,我可以发挥男性的优势,帮助产妇翻身、抱孩子,甚至是辅助分娩。我也发现,我的出现,有时候能让一些产妇感到新奇,甚至能缓解她们的紧张情绪。我开始学会用更自信、更专业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诊疗和沟通,脸红的次数也渐渐少了。
当然,这条路上也少不了挑战。偶尔会有患者或家属投来好奇甚至略带审视的目光,但我渐渐学会了用行动和专业知识去回应。我看到了女性在生产过程中的坚韧与伟大,也体会到了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与不易。这种经历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护理这个职业产生了更深厚的热爱和敬意。
如今,我依然是妇产科里那个偶尔会脸红的大男孩,但我知道,那份红晕背后,是我的成长,是我对专业的热爱,更是我对生命奇迹的敬畏。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我一样的男性,勇敢地走进护理行业,打破偏见,用我们的专业和爱心,为患者带去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