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是一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情同手足,互相依赖,互相支持,最后一起死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含义。
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交战,秦国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廉颇和蔺相如出使秦国,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廉颇和蔺相如到了秦国后,秦王对他们非常客气,并表示愿意与赵国和谈。但廉颇和蔺相如知道秦王只是表面上客气,实际上是想羞辱赵国。于是,他们在谈判中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秦王见廉颇和蔺相如如此坚决,只好同意与赵国和谈。

和谈结束后,廉颇和蔺相如一起返回赵国。在路上,廉颇对蔺相如说:“我虽然是赵国的将军,但论才能和谋略,我远不如你。今天能够让秦王同意和谈,完全是你的功劳。”蔺相如说:“将军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廉颇和蔺相如互相谦让,互相称赞,情同手足。

后来,廉颇和蔺相如都死于赵国。当时,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派人去吊唁,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家人说:“廉颇和蔺相如是我赵国的功臣,他们为赵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他们去世了,我深感悲痛。我要将他们合葬在一起,让他们的魂魄永远相伴。”于是,廉颇和蔺相如被合葬在一起,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相委而去”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廉颇和蔺相如这种情同手足,互相依赖,互相支持,最后一起死去的关系。这个成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感情深厚,生死相依的朋友或恋人。

标签:相委而去,生死相依,情同手足,廉颇,蔺相如

兴趣推荐

  • 完璧归赵剧本杀体验

    2年前: 《完璧归赵》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剧本杀,讲述了赵国完璧归赵的故事。剧本杀中,玩家将扮演赵国使者蔺相如、赵王、廉颇等角色,在秦国与赵国之间斡旋,最终完璧归赵。

  • 将相和的典故

    2年前: 将相和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廉颇与蔺相如冰释前嫌,和睦相处的历史故事。

  • 负荆请罪的典故与启示

    2年前: 负荆请罪是一个著名的典故,它不仅展现了蔺相如的勇猛果敢和大智大勇,也体现了廉颇的宽容大度和勇于认错的精神。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 将相和:从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中感悟宽容与和解

    2年前: “将相和”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它出自《资治通鉴》。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告诉我们宽容和和解的力量,在矛盾和冲突中,只有放下成见,以宽广的胸襟待人,才能化解隔阂,达到真正的和谐。

  • 窃符救赵:智勇双全的历史故事

    2年前: 窃符救赵的故事流传千年,讲述了蔺相如和廉颇智勇双全、忠肝义胆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崇尚忠义、正义必胜的民族精神。

  • 蔺相如,谋略与气节的化身

    2年前: 蔺相如,一位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以其“完璧归赵”的故事为后人传颂,为后人树立了谋略和气节的典范。

  • 廉颇:战国时期的杰出将领

    2年前: 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他以勇猛过人、智勇双全而著称,在赵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一生南征北战,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古语哲理:欲速则不达,树欲静而风不止

    2年前: “欲速则不达”是一句警示俗语,劝诫人们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同时,“树欲静而风不止”也表明了外部环境对于一个人成功的作用,比如机遇、人力物力等等。

  • 渑池之会的故事

    2年前: 渑池之会是历史上有名的外交“盛宴”,也是外交家之间精彩谈判的缩影,经过这场会面,秦赵两国终于握手言和,实现了短时间的和平。

  • 蔺相如的品质:智勇双全的传奇外交家

    2年前: 在历史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传奇的外交家,他以其智勇双全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和尊严。他就是蔺相如,一个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人物。

  • 蔺相如:智慧与胆略兼备的赵国重臣

    2年前: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以其智勇双全和忠贞爱国著称于世。他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是人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 负荆请罪的故事:用诚意化解矛盾,用宽容修复关系

    2年前: 负荆请罪的故事是千古流传的佳话,它告诉我们用诚意可以化解矛盾,用宽容可以修复关系。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一段恩怨情仇,以及他们最终和解的经过。

  • 将相和的故事与启示

    2年前: “将相和”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讲述了秦国名将蔺相如完璧归赵,赵国丞相廉颇负荆请罪,两人最终和好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感动了无数读者,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