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醒时已上春山

春天是个让人倍感舒畅的季节,尤其是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忍不住脱口而出:醒时已上春山!
醒时已上春山

"醒时已上春山"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原文如下:

>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山。

> 花径不曾缘,草色满园春。

> 万里碧云外,一身青萝湿。

> 醒时已上春山,醉后方归院。

诗人身在郡斋,突然思念起幽静的山林。他并未前往山中,却仿佛已经置身其中,看到了山花烂漫,草色青青。诗人沉醉于对春山美景的想象,仿佛已经登上了春山之巅,享受着春风拂面的惬意。这种想象让诗人身心舒畅,即使回到郡斋,依然沉浸在春山的美景之中。

"醒时已上春山"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山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虽身未至,但心已到,可见其对春山的喜爱之深。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胸襟和洒脱不羁的性格,面对美景,他能够尽情陶醉,忘却烦恼。

春山的美景,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能陶冶情操。登春山望远,可以让人抛开俗世烦忧,感悟自然之美。春山的美,在于它的生机勃勃,在于它的色彩斑斓,在于它的清幽宁静。置身于春山之中,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因此,不妨在春暖花开之际,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登春山吧!相信在春山之巅,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悟和体验。

标签:春山,登高,陶冶情操,自然之美

兴趣推荐

  • 郊游儿歌:让孩子们爱上大自然

    2年前: 郊游是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开阔眼界的好方式。而儿歌,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创作出寓教于乐的郊游儿歌,让孩子们在郊游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知识,陶冶情操。

  • 七九天是什么意思:属于九九重阳节的别称

    2年前: 七九天是属于九九重阳节的别称。重阳节起源于古代,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晒秋节”、“菊花节”等。关于七九天的习俗有赏菊、秋游、登高、插茱萸、食重阳糕等。

  •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宝贵瑰宝

    2年前: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们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高邮市第一中学:助力莘莘学子逐梦前行

    2年前: 高邮市第一中学,坐落于江苏省高邮市,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强能、笃行”的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为莘莘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助力他们逐梦前行。

  • 弄花香满依

    2年前: 花香总是令人沉醉,而当我们细心呵护花朵的时候,花朵也会用香气来回报我们。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种无声的交流中,彼此传递着快乐和美好。

  • 忘尘:掸去时光灰垢,追寻心灵清欢

    2年前: 在纷繁复杂的尘世红尘中,我们总会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忧愁所包围,以至于身心俱疲。而忘尘,则是让人暂时摆脱尘世烦恼,获得心灵清欢和自在的最佳方式。

  • 闻花惜花深知花有态,顾盼生辉偏叹花无情

    2年前: 世人都言,“为赋新词强说愁”,道尽文人墨客为撰写诗词歌赋,必要装出一副愁苦的姿态,颇具矫情之风。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却认为,若想品清世间百态,体察众生万象,博采众家之长,想不愁都难。

  • 三行诗:微小世界的浩瀚诗篇

    2年前: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三行诗犹如一叶扁舟,承载着无尽的诗情画意。它用简短的三行,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 玉树临风一少年,浅谈气质与内涵的修炼

    2年前: 少年如玉,风度翩翩,气质出众,令人钦慕。然而,气质与内涵的修炼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打造玉树临风的气质,提升内涵,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翩翩少年。

  • 沁人心脾的句子,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2年前: 沁人心脾,是一种美妙的意境,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沁人心脾的句子,往往优美动人,令人如沐春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沁人心脾的句子吧。

  • 3月的赏花之旅

    2年前: 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赏花的好时节。在这个季节里,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花卉竞相开放,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 遨游书海,遇见更好的自己——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年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领略阅读的魅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

    2年前: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敬老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赏菊吃糕,祈福消灾,还会祭祖扫墓,纪念先人。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 山外青山楼外楼——领略无限风光,探索无穷潜力

    2年前: 俗话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寓意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时刻提醒我们保持谦逊和探索之心。这一句俗语背后隐藏着多少故事和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世界。

  • 重阳节: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2年前: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老人的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都会登高望远,赏菊品诗,祈福纳祥。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 重阳节:登高赏菊,品味意境

    2年前: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茱萸。

  • 九九重阳节是哪一种生肖?

    2年前: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登高赏菊的日子。那么,九九重阳节是哪一种生肖呢?

  • 登高望远海

    2年前: 自古以来,登高望远一直是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站在高处,可以俯瞰大地,放眼远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登高望远海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可以感受到大海的壮阔和美丽。

  • 重阳登高迎吉祥,民间传说故事多

    2年前: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祈福,赏菊花,吃重阳糕,喝菊花酒。重阳节的由来民间传说颇多,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故事,分别与古代神话人物夸父、登高避祸和黄巢起义有关。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年前: 每逢重阳佳节,人们都会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以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将这种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更是千古名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