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单膝跪地”的呐喊:NBA球员为何在国歌声中选择沉默与抗议

当赛场灯光聚焦,美国国歌《星条旗》的旋律响起时,我们习惯于看到球员们手抚胸口,庄严肃立。然而,从几年前开始,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闯入了全球亿万观众的视野:一群身高两米多的篮球巨星,在国歌声中,选择单膝跪地,低头默哀。这究竟是一场行为艺术,还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叛逆”?今天,就让我带你拨开迷雾,深入了解NBA球员“下跪”背后,那段交织着体育、政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故事。
“单膝跪地”的呐喊:NBA球员为何在国歌声中选择沉默与抗议

## 一切的起点:那个不属于NBA的男人

要聊NBA球员下跪,我们得先把目光从篮球场挪到隔壁的橄榄球场。故事的C位主角,名叫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一位前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四分卫。2016年,他为了抗议美国国内愈演愈烈的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不公问题,开始在赛前奏国歌时,以单膝跪地的方式进行无声的抗议。

这一跪,仿佛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瞬间引爆了全美的舆论场。支持者认为他是为正义发声的英雄,反对者则怒斥他“不爱国”、“侮辱国旗和军人”。卡佩尼克本人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再也未能重返NFL赛场。但他点燃的这把火,却早已悄悄蔓延到了篮球界。

## 从零星之火到全员燎原:NBA的觉醒

起初,NBA对球员在奏国歌时下跪是明令禁止的。联盟有一条存在了几十年的规定,要求球员必须“站直并保持庄重”(stand and line up in a dignified posture)。因此,在卡佩尼克事件后的一段时间里,NBA球员更多是以手挽手、穿特制T恤等相对温和的方式表达立场。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那一年,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BLM)抗议浪潮。社会情绪的沸腾,让NBA联盟和球员们都无法再置身事外。

恰逢NBA因疫情在奥兰多迪士尼世界里创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泡泡”园区进行复赛,这个独特的环境反而成了一个巨大的“扩音器”。在复赛的第一天,洛杉矶湖人队与快船队的球员们,在勒布朗·詹姆斯的带领下,集体单膝跪地。紧接着,这成为了整个复赛园区的“标配”——几乎所有球员、教练甚至裁判,都在国歌响起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联盟官方对此也采取了默许态度,总裁亚当·萧华表示,他不会强制执行那条“站立”的老规定。

## 这一跪,到底跪的是什么?

很多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可能会感到困惑:抗议就抗议,为什么非要用“下跪”这种方式?难道不是对国家的不敬吗?

其实,在抗议者的语境里,“单膝跪地”并非一个充满屈辱和冒犯的动作。它的灵感部分来源于马丁·路德·金在民权运动中带领抗议者跪地祈祷的画面。这个姿势融合了多种含义:

1. 表达哀悼:为那些在种族冲突和警察暴力中逝去的生命默哀。

2. 表达谦卑:放低姿态,承认社会存在严重问题,并呼吁关注。

3. 无声的呐喊:这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非暴力抗议,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引发关注和讨论。它沉默,但震耳欲聋。

4. 致敬先驱:向卡佩尼克这位“吹哨人”致敬,延续他未竟的事业。

球员们想传递的信息很明确:我们跪的不是国旗,也不是军人,我们跪的是这个国家至今仍未根除的系统性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如勒布朗·詹姆斯所说:“我们只是在利用我们的平台,为那些没有发言权的人发声。”

## 争议与回响:体育是否应该远离政治?

当然,球员们的集体行动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体育归体育,政治归政治”的论调甚嚣尘上。一部分球迷认为,他们只想看纯粹的篮球比赛,不想被这些沉重的社会议题打扰。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多次公开抨击下跪球员,认为这导致了NBA收视率的下滑。

然而,在我看来,体育从来就不是真空地带。从杰西·欧文斯在纳粹眼皮底下夺冠,到阿里因反战被剥夺拳王头衔,再到今天的“下跪抗议”,体育巨星利用其影响力推动社会变革的例子不胜枚举。NBA球员的这次集体行动,无论你是否赞同其方式,都无疑将“种族正义”这个议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向了公众讨论的中心。它迫使联盟、赞助商乃至整个社会去正视和回应这些运动员的诉求。

如今,大规模的下跪场面已不再常见,但它留下的烙印却是深刻的。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运动员角色的认知——他们不仅是场上飞天遁地的超人,更是拥有思想、立场和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民。而那一个个单膝跪地的剪影,也作为体育史上一个极具标志性的时刻,被永远地记录了下来。

标签:NBA,下跪,黑人的命也是命,科林·卡佩尼克,种族歧视,社会正义,体育政治,抗议

兴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