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内外,青岛广播电视报的那些光影岁月

在那个信息尚不发达的年代,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可不像现在这样随时随地都能查到。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电视,甚至连遥控器都是后来才有的“高科技”。因此,每周一期或每日一期的《青岛广播电视报》就成了我们家名副其实的“电视节目规划师”。它就像是荧屏世界的一张详细地图,指引着我们穿越在各个频道之间,生怕错过任何一场精彩的演出、一部扣人心弦的电视剧,或者是一期不容错过的《新闻联播》。
别看它只是一份薄薄的报纸,内容可是五脏俱全!最核心的当然是详细的电视节目预告,精确到分钟,哪个台放什么剧,哪个台播新闻,一目了然。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就是拿到报纸后,拿着笔把想看的动画片、电视剧用红笔圈起来,那种提前规划好“追剧”路线的仪式感,是现在手机上快速切换频道无法比拟的。除了节目表,它还会刊登各种热门影视剧的剧情介绍、幕后花絮,甚至还有明星专访和一些小八卦。那时候,没有微博热搜,这些纸上的消息就是我们了解娱乐圈的“独家猛料”和茶余饭后的谈资。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它上面对电影的影评,虽然有些评论现在看来略显青涩,但那时却是我们判断一部片子好不好的重要参考。
这份报纸不仅是信息载体,更承载了无数青岛人浓浓的时代记忆。每当新的一期报纸到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爸爸可能在规划新闻和纪录片,妈妈关心着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而我则可能在寻找《大风车》或《动画城》的播出时间。它不仅仅是节目单,更是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娱乐信息的“桥梁”,邻里之间串门时的共同话题。透过它,我们不仅看到了荧幕上的精彩,也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活节奏——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和充满期待。它见证了青岛乃至全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也记录了我们与电视机共同成长的岁月。
然而,科技的洪流滚滚向前,当电视遥控器有了“节目指南”功能,当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当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海量的影视资讯时,纸质的广播电视报也就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的停刊或转型,是数字时代对传统媒体的一次“温柔”告别,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时代变迁。虽然它已不再是主流,甚至可能已经淡出年轻一代的视野,但它在无数青岛人的记忆里,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是那个“慢”时代的独特注脚。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种情怀,一份对往昔光影岁月的深情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