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二更天是几点?敲响了夜色的金钟

夜色如墨,星光璀璨。古人以计时器不发达,却能准确把握时间,全靠这“二更天”。那么,二更天究竟是几点呢?
二更天是几点?敲响了夜色的金钟

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地支纪时法来划分一天。地支共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地支代表两个小时,子时为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亥时为晚上9点至11点。

“二更”是指子时的第二个时辰,即从凌晨1点到3点。此时,夜已深,大部分人已经进入梦乡。但在古代,二更天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辰。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作息与太阳息息相关。白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晚上,人们就点起油灯或蜡烛照明。由于燃料有限,所以古人一般会在亥时左右就寝,以节省燃料。

二更天一到,那些有特殊任务的人就会起身活动。比如军队巡逻、更夫报时、捕快出巡等等。所以,二更天也被称为“巡夜时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支纪时法逐渐被现代计时法所取代。但二更天这个词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今,我们所说的“二更天”,一般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间段。

标签:二更天,古代计时,地支纪时法,凌晨

兴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