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语文老师,你们还在为石钟山记的教案绞尽脑汁吗?别担心,我有妙招,让你轻松应对课堂,让学生爱上古代散文!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苏轼生平及思想
赏析石钟山记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培养学生鉴赏和理解古代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把握苏轼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结构
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
多媒体课件
打印好的文章节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苏轼画像,介绍其生平及文学成就
播放背景音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营造意境
2. 初读感知
学生默读文章,整体把握大意
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精读赏析
(1)语言特色
比喻生动形象(如“其状如卧钟”,“其声如洪钟”)
拟人化赋予自然灵性(如“云气郁然,若有物包之”,“青烟缘石,焰焰欲出”)
排比句式增强气势(如“而上出重峰,叠嶂怒号,崩崖堕石,奔腾澎湃”)
(2)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表现旷达的胸襟(如“然则西山之怪,石钟之灵,庸知其非有感而发乎?”)
寓情于景,展现豁达的人生态度(如“呜呼!与世推移,久而相忘”,“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4. 课堂拓展
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赋》《前赤壁赋》等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份《石钟山记》导游词
5. 作业布置
归纳文章的主要表达技巧
写一篇赏析文章,分析石钟山记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标签:*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