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大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大学之道,就是做人的道理,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大学》一书,就是阐述大学之道的经典著作。
大学之道,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德,就是明白自己天生的德性,明白自己的本性。亲民,就是亲近人民,亲近大众。止于至善,就是达到最高的境界,达到最善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的最终目标。但是,止于至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修炼和学习。大学之道,是一生的修行,是一生的追求。
大学之道,是仁义礼智信。仁,就是爱人,就是仁慈。义,就是正义,就是公道。礼,就是礼仪,就是规矩。智,就是智慧,就是聪明。信,就是诚实,就是守信。
大学之道,是知行合一。知,就是知识,就是明白道理。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知行合一,就是把知识付诸于行动,把道理落实到实践中去。
大学之道,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帮助别人成功,就是成就别人的好事。大学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大学之道,是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大学生,要学习大学之道,要践行大学之道,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兴趣推荐
-
纸上谈兵的反义词
2年前: 想要获得成功,必然需要将想法投入实践,从而经受现实的考验。人们常以"纸上谈兵"来形容那些只说不做的空想家,因此与"纸上谈兵"意义相反的必是付诸行动,脚踏实地地完成既定目标。
-
三国演义第七回:刘备鞭打督邮
2年前: 在三国演义第七回中,刘备鞭打督邮的故事可谓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刘备的仁义礼智信,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
纸上谈兵——空有理论,缺乏实践
2年前: 俗话说,“纸上谈兵,终须一败”。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赵国大将赵括纸上谈兵,导致赵军大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是行不通的。
-
践行的力量:“知行合一”的真谛
2年前: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听到“知行合一”这个词,但我敢说,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践行,就是把我们的知识付诸实践,将理论与行动完美结合。只有践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价值,并获得积极的成果。
-
八礼四仪:传承文明之韵,弘扬华夏之魂
2年前: 八礼四仪,源起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是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圣仁礼教化,八礼四仪贯穿古今,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今天,我们就走进八礼四仪的世界,共同感悟华夏礼仪之美。
-
柳下惠的故事
2年前: 柳下惠,春秋时鲁国的大夫,以其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闻名于世。他有一系列关于他的故事,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智慧。这些故事也启发了人们对仁义礼智信的思考。
-
笃行:从知行合一到躬行践履
2年前: 笃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倡导人们言出必行,身体力行,说到做到。笃行不仅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
学思并重,实践出真知
2年前: 学思并重,是一个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
王阳明:心学大师,知行合一践行者
2年前: 王阳明,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他集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于一身。他的心学思想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中国文化,至今仍有很多人在研究和学习。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青年
2年前: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一所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学院,这里倡导“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他们在未来社会大展宏图。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成就未来的职业之路
2年前: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
儒教:探索千年文化瑰宝
2年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百科文章作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儒教的千年历史,探索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儒教,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读《传习录》有感
2年前: 王阳明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传习录》是儒家典籍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典范。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颇为精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论语里的智慧锦囊
2年前: 《论语》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究论语中的智慧锦囊,从多个角度挖掘其内涵,并探索如何将这些智慧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
儒道至圣,为世佑民
2年前: 孔子与老子,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儒道二圣。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终成大器
2年前: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为儒家的重要思想,强调通过对事物原理的认识,来达到道德修养的目的。那么,格物致知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有没有指导意义呢?来听听我的看法。
-
仁义礼智信: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2年前: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个人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风气和国家发展。
-
经传的魅力:蕴含智慧,启迪人生
2年前: 经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人生哲理。作为一名百科文章作者,我有幸能够深入探索经传的奥秘,并将其中的智慧和精神传递给大家。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经传的独特魅力。
-
君子之为学
2年前: 君子之学,贵在于德行。君子之学,不仅懂得仁义礼智信,而且能将这些美德落实在生活中,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
孔子妙语连珠,故事流传千古
2年前: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创建了私学,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道德规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