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副市长怒怼交警”?醒醒吧,这又是一场互联网“幻觉”!

嘿,老铁们!最近有没有在网上看到“副市长怒怼交警”的消息?是不是感觉特别解气,想为交警鸣不平,或者觉得这官员真给力?等等,先别急着激动!作为一个浸淫互联网多年的“老司机”,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们,这种消息,十有八九是假的!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副市长怒怼交警”谣言的套路,顺便聊聊为什么这种“戏码”总能骗到人。
“副市长怒怼交警”?醒醒吧,这又是一场互联网“幻觉”!

话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咱们的互联网上就特别流行这种“官员怒怼”的戏码。什么“局长怒斥……”、“书记怒怼……”、“领导怒怼……” 配上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再加几张模糊不清的图片,就好像自带流量密码一样,瞬间就能引爆舆论。

这次的“副市长怒怼交警”也不例外。套路大致如下:

1. 场景设定: 通常是交警执法出现争议,或者交通拥堵导致群众不满,总之要营造出一个“官僚主义”、“执法不公”的氛围。

2. 矛盾激化: 谣言中,副市长通常会扮演“正义使者”的角色,为民发声,斥责交警。言辞犀利、义正辞严,简直比老百姓还了解老百姓。

3. 煽动情绪: 重点在于迎合大众对“权力制衡”、“公平正义”的期待,让人感觉“好过瘾!”、“干得漂亮!”

4. 结局大快人心: 一般都是“交警被处理”、“问题得到解决”,完美满足了吃瓜群众的心理需求。

然而,稍微动动脑子想想,这类消息的真实性真的有几分吗?

  • 信息来源: 绝大多数这类消息,都没有可靠的信源,通常是“网友爆料”、“知情人透露”,或者干脆就是“据说”。这种“据说”的信息,可靠性几乎为零。
  • 细节漏洞: 即便是编故事,编剧也要讲逻辑。可这些“怒怼”的内容,往往漏洞百出。比如,人物身份信息错误、时间地点对不上、对话内容不合常理等等,稍微推敲一下就能发现破绽。
  • 传播目的: 这种谣言的传播,往往伴随着恶意炒作。有些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有些则可能是为了抹黑特定人物或群体,甚至引发社会对立情绪。
  • 那么,为什么这种低劣的谣言,却总能骗到人呢?

  • 信息茧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偏好,容易被自己熟悉、认可的信息所吸引。 如果你对政府官员有负面印象,就更容易相信这种“官员怒怼”的故事。
  • 情绪共鸣: 这种故事迎合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大家更容易相信让自己感到爽快、解气的信息。
  • 缺乏辨识: 很多人上网就是为了娱乐,对信息的真实性缺乏辨识能力。 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推波助澜,谣言就更容易扩散。
  • 所以,下次再看到类似“副市长怒怼交警”之类的消息时,千万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盲目转发。 擦亮眼睛,做一个理性的网民,不传谣、不信谣,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谣言,社交媒体,辟谣,网络传播,真相,副市长,交警,信息茧房,情绪,辨别

    兴趣推荐

    • 中国贴吧:网络社区的兴衰史

      3年前: 作为曾经最大的中文在线社区之一,中国贴吧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轮回。贴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网络文化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网络暴力、信息茧房等问题。如今,贴吧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主战场,但它曾经的辉煌仍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

    • 中央决定撤销河北省,是真是假?

      3年前: 近日,网上一则传言称中央决定撤销河北省,引发热议。那么,这则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揭秘这则传言背后的真相。

    • 赵本山到底死了没?

      3年前: 赵本山,作为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给大家带来了无数欢乐。但近年来,关于他去世的消息却屡屡传出。那么,赵本山到底死了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 杨振宁去世是真的吗6月20日?事实真相

      3年前: 网上出现传闻称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6月20日去世,这一消息让许多人感到惊讶和担忧。然而,根据多方消息核实,杨振宁目前仍然健在。这一谣言的散布者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 郭晶晶红外透视:辟谣与真相

      3年前: 郭晶晶红外透视的传闻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近日,一则关于郭晶晶红外透视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起广泛关注。那么,郭晶晶真的有红外透视的超能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重庆消防辟谣龙麻子被特招入伍

      3年前: 近日,重庆消防部门发布消息,辟谣网络上流传的“龙麻子被特招入伍”视频,表示该视频不实,龙麻子并未被特招入伍。这则消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也让龙麻子这个名字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 宋亚轩工作室辟谣#中餐厅5#录制

      3年前: 近日,有消息称TFBOYS成员宋亚轩将参加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中餐厅5》的录制。对此,宋亚轩工作室辟谣称,宋亚轩并未参加《中餐厅5》的录制。

    • 段奥娟工作室辟谣:防范网络谣言,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3年前: 近日,段奥娟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对网络上针对段奥娟的造谣中伤行为予以辟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 无症状不会发生持续性后遗症——辟谣与科普

      3年前: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们谈之色变。不少人担心,即使感染新冠病毒后没有症状,也会留下持续性的后遗症。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让我们一起来辟谣并了解事实。

    • 黄晓明Angelababy辟谣离婚事件始末

      3年前: 黄晓明和Angelababy这对明星夫妇,在结婚七年后被传出离婚的消息,一时间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日,黄晓明工作室和Angelababy工作室先后发文辟谣,称两人感情依旧稳定,没有离婚。

    • “封岛”的“风波”

      3年前: 近日,关于海南要封岛的传闻不绝于耳,令人疑惑不解。作为旅游爱好者,我也是其中一个满腹疑问的人。我来科普一下这个事件来龙去脉,供大家了解。

    • 源生暗影:数字时代中不可忽视的陷阱

      2年前: 在数字时代,许多人都沉浸在虚拟现实带来的便利与娱乐中,但殊不知,一种名为“源生暗影”的危险正悄然滋生。本文将揭示源生暗影的本质,并探讨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一潜在威胁。

    • WYUU:年轻人社交媒体生活现状与影响

      2年前: WYUU,是Where You At, You Up的缩写,是年轻人使用社交媒体时常用的一句话,意思是“你在哪里?”或“你睡了吗?”我将会通过这篇科普文章来讲解如今的年轻人社交媒体生活现状与影响。

    • 庆祝多样性:构建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2年前: 在当今社会,多样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种族、性别到文化和信仰,多样性无处不在。而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工具,在促进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如何促进多样性,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它为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做出贡献。

    • 推荐:信息的传播与分享

      2年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过滤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大难题。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推荐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兴趣点,了解最新的资讯,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 坐井观天:从井底之蛙看局限思维

      2年前: 坐井观天,比喻见识浅薄,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全局。这个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它对我们的启发却从未停止。从井底之蛙的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局限思维的危害,还能学习到开阔眼界、打破思维定式的重要性。

    • 相同与相似:“similar”的双面性

      2年前: “similar”一词在英语中意为“相似”,但在我们的生活中,“similar”却具有双重意义,既可指代相同,又可指代相似。那么,“similar”的双面性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 不偏不倚,也能做好事

      2年前: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常常习惯于表现出自己的偏好和立场,以此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并反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然而,也有少数人坚持不偏不倚的立场,即使这样可能会让自己失去一些朋友或粉丝。我是一个这样的人。我认为,不偏不倚并不意味着没有立场,而是意味着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并且在做出判断之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

    • 要么要么,你有选择吗?

      2年前: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是大是小事,都可能需要我们做出取舍。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无论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似乎都无法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我们真的有得选择吗?

    • 智能推荐:让科技更加懂你

      2年前: 智能推荐技术正以一种隐秘而不显眼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每天,我们手机屏幕上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推荐信息,从新闻、视频到商品。这些推荐都是智能算法根据我们的兴趣和行为习惯生成的。智能推荐技术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