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一位披着袈裟的革命者

马相伯出生于清末的一个贫寒家庭,早年出家为僧。他幼年聪颖,勤奋好学,精通佛学经义和社会百态。但随着清末朝廷的腐败无能,他深感佛学无法救国,转而投身革命。
他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与推翻清朝的斗争。辛亥革命后,他被推选为民元国会参议院议员。在国会中,他力主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的独裁。袁世凯解散国会后,马相伯被迫流亡日本。
流亡期间,马相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学校——中国公学。他认为“教育救国”是强国之道,苦心孤诣地培养新一代的革命者。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大批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马相伯不单是位积极的革命者,也是一位佛教界的革新者。他力图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造佛教,成立佛教学校,培养佛教界新人才。他推行“佛法为众生说法,佛法也在世间说法”的思想,认为佛教应当融入社会,为国家和民族的建设服务。
抗战期间,马相伯积极投身抗日救国事业。他呼吁全国佛教徒募捐,支援前线抗战,并组织僧侣们宣扬抗日救国的思想。他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赢得了广泛赞誉。
1947年,马相伯在南京圆寂,享年80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教育的一生,也是佛教革新的一生。他留下的精神遗产,直到今天仍激励着人们为民族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兴趣推荐
-
少年强则中国强:臧启超的教育救国
1年前: 作为晚清最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一,臧启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对于教育的重视更是不容忽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臧启超的教育世界,探寻他的教育理念和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
-
陈嘉庚纪念中学:百年名校,桃李满天下
1年前: 在新加坡,有一所百年名校,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而著称,这就是陈嘉庚纪念中学。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探寻它的百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