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理工自动化学院:不只是“码农”和机器人的摇篮
一、 “硬核”出身,血统纯正
首先,得聊聊我们的“家底”。南京理工大学,江湖人称“兵工七子”之一,这背景就决定了自动化学院的基因里,天生就带着一股严谨、务实、敢于攻坚克难的“硬核”气质。我们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哈军工的“炮兵操纵”专业,光听这名字是不是就感觉霸气侧漏?1993年,自动化学院正式成立,而我们的王牌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那可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A类学科,是学院的镇院之宝。所以,当有人问我们是干嘛的,我们通常会低调地回答:“也没什么,就是研究如何让万物‘听话’的科学。”小到手机里的陀螺仪,大到星辰大海里的火箭导航,背后都有我们“控制论”的影子。
二、 专业“天团”,总有一款适合你
进了自动化学院,就像来到了一个技能超市,四大王牌专业任君挑选,每一个都指向未来科技的星辰大海。
三、 这里不只有代码,还有诗和远方(的机器人大赛)
别以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就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实验室。恰恰相反,我们的“诗和远方”通常在各种高水平的科技竞赛里。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每年备赛期间,创新基地里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咖啡因混合的味道,此起彼伏的是马达的轰鸣声和键盘的敲击声。
在这里,你会看到一群平日里可能有些腼腆的工科男(和珍贵的工科女),为了让自己的机器人多赢一分,可以连续熬上几个通宵,从机械结构设计到电路板布线,再到视觉算法优化,每个人都像一支军队里的精密齿轮,协同作战。当自己亲手打造的机器人在赛场上披荆斩棘、赢得欢呼时,那种成就感,比任何游戏通关都要来得酣畅淋漓!
四、 “自自”相惜的江湖传说
在南理工,“自动化学院的学生”是一个响当当的标签。我们内部互称“自院人”,甚至有“自自”相惜的说法(自动化人之间互相珍惜)。这种情谊,多半是在一起啃“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这些“天书”时结下的。我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胆子大,天天都是期末假。”这当然是句玩笑话,背后却是我们面对繁重课业时的苦中作乐和永不言弃。正是这些共同“掉头发”的经历,让我们形成了外人难以理解的默契和团结。毕业后,无论你走到哪个行业,只要报出“南理自院”的名号,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师兄师姐,仿佛对上了江湖的切口暗号。
所以,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它不只是一座冰冷的知识殿堂,更是一个充满激情、创造力和战友情的梦想孵化器。我们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如何与机器和代码对话,更学会了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如何与团队并肩作战,如何用技术去定义和创造一个更智能、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