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什么?

2006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会通过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二、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三、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领域
四、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措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兴趣推荐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美好生活不再遥不可及
2年前: 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谐社会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社会各界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让美好生活不再遥不可及呢?
-
家殷人足: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径
2年前: “家殷人足,天下太平。”这是古人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向往。在现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
党外代表人士,架起党群连心桥
2年前: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民主协商制度中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界别代表性的各界人士,党外代表人士是社会各阶层和各界别的领军人物,他们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构建和谐社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2年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爱的和平与和谐共生
1年前: 爱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当今社会,爱与和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爱与和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以人为本,共筑和谐社会
1年前: 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十六大报告: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
1年前: 十六大报告,是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报告凝结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指南针。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大意义
1年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和决议,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