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现代化之路上的铿锵一步

大家好!2011年,对于中国农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其雷厉风行的姿态,强势登场,主题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不是简单的修个水渠那么简单!
想想看,农业是国家的命根子,中国人口众多,吃饭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脉。缺水,庄稼就干旱;水涝,庄稼也遭殃。所以,这个文件一出手,就直击要害,精准打击农业发展的痛点!
文件里可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政策措施:加大水利投入、推进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等等。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需要长期规划,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央政府大手一挥,拨款支持,真金白银,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好比给农业这台巨大的机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保养升级”。有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农民们种地更有底气了,粮食产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当然,这文件不仅仅是关注水利建设,它还涉及到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等诸多方面。这就好比给农业这台机器换上了更先进的“零件”,让它运行得更加高效、稳定。
文件还强调了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这就相当于给农业这台机器配备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农民们生活得更幸福。
总之,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郑重承诺,一份对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它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这份文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思考!
兴趣推荐
-
RGE:提高认识,消灭浪费
2年前: RGE,即“减少食物浪费、提高食物价值、利用食物作物”的简称。它倡导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食物浪费,提高食物价值,并鼓励农民利用食物作物来生产更多食物。
-
三农,事关国计民生
2年前: 三农是一项重大战略,目标是惠及农民、富足农民,是事关中国十四亿人口吃饭的大事。三农,概指农业、农村、农民。
-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引领农业科技创新,谱写新时代农业发展篇章
2年前: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是一所集农业工程、管理、经济、文理和工科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首都北京市,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探索这所高校的独特魅力,感受其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贡献。
-
袁隆平夫人口罩上的话让人泪目
2年前: 袁隆平爷爷曾亲笔在口罩上写下的“世上有人饿肚子,吾心不安”9个大字,令人泪目,激起万千共鸣。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
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引领太空种植新时代
2年前: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我们不仅踏上了月球,还成功将稻种送上了太空。本篇文章将带你领略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突破——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看看这前沿科学项目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对人类太空探索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
-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2年前: 爱惜粮食,人人都做到,我们不但是节约了粮食,还为国家减轻了负担,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
-
侯德榜:给农民带来福音的“杂交稻之父”
2年前: 侯德榜,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杂交稻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稻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
袁隆平的儿子——袁定江:继承父亲之志,助力粮食安全
2年前: 袁隆平的儿子袁定江,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致力于农业科研事业,为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
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2年前: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去世,是我国农业界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损失。让我们一起缅怀袁隆平院士,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
ST26i:一颗照亮未来的农业科技新星
2年前: ST26i,一种新型的超级稻,正在中国的大地上悄然兴起。这种水稻不仅产量高、抗病性强,而且还能在盐碱地和干旱地区正常生长。ST26i的出现,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
秋收冬藏的奥秘——秋收后的丰富宝藏
2年前: 秋收冬藏,是自古以来人们遵循的传统农事活动。每到秋天,农民们都会辛勤收割、储藏粮食,为冬季的到来做好准备。那么,秋收冬藏的冬藏开始于什么时候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吧!
-
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2年前: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根本问题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三农问题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
耕地红线:守护住我国的“命脉”
2年前: 耕地红线,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但它对于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耕地红线,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是保护我国耕地资源不被侵占的基本国策。
-
三农问题:“舌尖上的安全”
2年前: “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之大计。从粮食安全到农业现代化,从农村经济发展到农民增收,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关注三农问题的作者,我有责任和义务向大家科普三农知识,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一份力量。
-
《论“三农”问题:关乎民生,共谋发展》
2年前: “民以食为天”,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历来是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号角声中,深刻把握“三农”问题的内涵、挑战和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角度切入,深入浅出地探讨“三农”问题,为破解这一影响国家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难题,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命题
1年前: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它关系着民生保障、社会和谐和经济持续增长,可谓国之大计。
-
麻辣思想家:司马南
1年前: 司马南,一位颇具争议的网络大咖,以敢言直言著称。这位“麻辣思想家”的简介,将带你走进他的思想世界。
-
十七届三中全会: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1年前: 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是党的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被称为“三农”会议。
-
2017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
5个月前: 2017年,一个关于“三农”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那一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吹响了农村振兴的号角。这份文件究竟说了些什么?它又对中国农业乃至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回到2017年,解读这份影响深远的政策文件。
-
温铁军其人其父:探秘这位乡村建设理论家的家庭背景
3个月前: 温铁军教授,这位在乡村建设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其名字常常与“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然而,鲜有人关注他的家庭背景。本文将尝试,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客观地探寻温铁军教授的父亲是谁,以及他的家庭环境对他学术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