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当基地组织给IS高层送上“特快专递”

## 一、相爱相杀的“前世今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要理解这场内斗,我们得先把时间调回到十几年前。想当年,IS还没自立门户,它的前身——“伊拉克基地组织”(AQI),顾名思义,就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地区开设的一家“加盟分部”,归本·拉登和其继任者扎瓦希里领导的“总公司”管理。
然而,这位“分部经理”——也就是后来IS的头目巴格达迪,是个野心勃勃且极度残暴的狠角色。他的经营理念与“总公司”发生了严重分歧。基地“总公司”的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主张先攻击西方国家这些“远敌”,团结穆斯林群众;而巴格达迪的“分公司”则简单粗暴得多,他要在当地立刻、马上建立一个实体国家,也就是所谓的“哈里发国”,对内实行极端统治,对外无差别攻击,连其他穆斯林派别都杀得血流成河。
这种做法,连基地组织这种老牌恐怖组织都看不下去了。扎瓦希里多次写信批评巴格达迪:“老弟,你这么干,不团结群众,会把我们的事业搞砸的!” 可惜,羽翼渐丰的巴格达迪根本不听,最终在2014年,他公开宣布与基地组织决裂,自立为王,成立了“伊斯兰国”。从此,师徒反目,兄弟阋墙,一场争夺“恐怖主义头号IP”的战争正式打响。
## 二、全球加盟店之战:地盘、金钱和“粉丝”
分手之后,双方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这场斗争,早就不是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局部冲突了,而是一场争夺全球“恐怖主义市场份额”的加盟店大战。
所以,这次基地组织出手“清理门户”,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久以来意识形态、战略目标、资源利益等多重矛盾积累下的必然结果。这相当于一家老字号品牌,对一个叛逃出去、另起炉灶、还反过来砸自己招牌的前加盟商,展开的最血腥的“商业竞争”。
## 三、我们为什么要在意这场“黑帮内斗”?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群坏蛋狗咬狗,跟我们有啥关系?让他们打去呗,最好同归于尽。话是这么说,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他们仍然是敌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内斗,就放松对任何一方的警惕。他们只是在争夺“谁是世界头号威胁”的冠名权而已,本质并无不同。
其次,这种内斗往往会加剧地区的不稳定。一个IS高层被炸死,可能会引发其下属疯狂的报复行动,不仅针对基地组织,也可能波及平民和国际维和力量,制造更大的混乱。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的内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彼此的实力,让国际反恐力量有了更多可乘之机。理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和裂痕,也有助于我们制定更精准的反恐策略,甚至利用他们的矛盾来分化瓦解他们。
总而言之,基地组织炸死IS高层,这不仅仅是一条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它背后揭示的是恐怖主义内部深刻的意识形态分歧和残酷的权力斗争。这出“黑色幽默”剧,让我们看清了这些组织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的混乱、猜忌和暴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