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今创集团:你每天乘坐的地铁,可能藏着它的“全身家当”
## 一、从“小作坊”到“裁缝大师”的逆袭
故事要从1988年的江苏常州说起。那时候,今创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厂,创始人俞金坤带着大家,做的还是给客车做配件的“小买卖”。这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裁缝,接一些零散的活儿。但这位“小裁缝”手艺精湛,眼光独到。他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这个庞然大物即将苏醒,而给这些“钢铁巨龙”做内饰和配套,不就是一门前景广阔的“高级定制”生意吗?
于是,今创果断地将业务重心转向了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从最开始的内装饰板、行李架,到后来的座椅、风道,再到技术含量更高的电气控制柜和信息显示系统,今创一步一个脚印,硬是把自己从一个“小裁缝”修炼成了能为整列车厢提供“从头到脚”全套解决方案的“裁缝大师”。
## 二、搭上高铁的“筋斗云”
如果说找准赛道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抓住时代机遇就是另一半。21世纪初,中国高铁建设进入了爆发期,这对于今创来说,无异于孙悟空得到了筋斗云。作为中国中车(CRRC)的核心供应商,今创的产品随着一列列“复兴号”、“和谐号”奔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你可能不知道,你坐的高铁座椅,很可能就是今创生产的。它不仅要舒适,还要满足防火、轻量化、耐用等多项严苛标准。你抬头看到的LED照明系统,不仅要节能,还要能模拟自然光,让你在旅途中感觉更舒服。甚至连车厢之间的贯通道(就是那个连接两节车厢、像手风琴一样的部分),也可能是今创的杰作。它们就像是列车的“关节”,保证了乘客在车厢间行走的平稳与安全。可以说,今创集团把自己活成了一本“轨道交通车辆配件百科全书”。
## 三、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全能选手”
在轨道交通领域做到极致后,今创并没有停下脚步。一个聪明的“选手”,绝不会只在一个项目上押注。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今创。
它开始向新能源领域进军,搞起了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这逻辑也很通顺:既然能为高速行驶的列车提供稳定的电气系统,那为什么不能为千家万户提供清洁的太阳能电力呢?此外,今创还涉足了船舶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它从一个“专科生”变成了全面发展的“学霸”。
## 四、走向世界的“中国智造”
如今的今创集团,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乡镇小厂。它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并且将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全球各地。无论是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还是加拿大的庞巴迪,这些世界顶级的轨道交通巨头,都是今创的合作伙伴。
从常州出发,走向全国,再迈向世界。今创集团的故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它告诉我们,即便是最传统的制造业,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持续创新,精益求精,同样可以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参天大树。下一次,当你再次坐上火车或地铁时,不妨留意一下身边的设施,或许你就能发现今创集团留下的“彩蛋”,并会心一笑:哦,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