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辽宁高考作文:关于“沙子与珍珠”的那些事儿

话说当年,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解读“沙子与珍珠”的寓意,并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写一篇作文。这题目乍一看,简单,不就是沙子变珍珠的故事吗?但仔细一琢磨,哎呦,门道还真不少!
首先,我们得明白,沙子是啥?沙子,普普通通,随处可见,毫不起眼。而珍珠呢?高贵典雅,光彩夺目,价值连城。它们之间的转化,就像“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那么,沙子是怎么变成珍珠的呢?当然不是一夜之间,而是需要经过漫长的孕育。蚌把沙子视作异物,为了生存,它只能不断地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包裹沙子,最终,沙子就变成了闪闪发光的珍珠。这不就暗喻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沙子”吗?比如:困难、挫折、批评……这些看似不好的东西,却可以像沙子一样,成为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我记得当年,如果我来写这篇作文,我可能会这么开篇:
“我是一粒普普通通的沙子,可能永远都无法闪耀。可是,我看到了珍珠的光芒,知道了它曾经也是沙子。于是,我开始努力,尽管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总有机会成为一颗独一无二的珍珠。”
然后,我会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些“经历”。比如,学习不好被老师批评,就像“沙子”进入蚌的体内;被同学嘲笑,也是“沙子”的一种。而我应该怎么做? 难道就放弃了吗?不,我得像蚌一样,把这些“沙子”变成养分,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也许,我不会成为最优秀的那颗“珍珠”,但我会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然,这仅仅是其中一种角度。还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来思考,比如,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珍珠? 干净的海水、充足的养分……这不也启示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吗?学校、老师、同学,他们都像海水一样,影响着我们。
此外,还可以从“坚持”的角度来思考。 珍珠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这也告诉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 甚至,还可以从“转化”的角度来思考。 沙子如何变成珍珠? 蚌的自我保护机制,最终转化成了美丽。 这不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动力吗?
总之,“沙子与珍珠”这个作文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既考察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又考察了考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真是一道好题!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