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过小年迎灶神,小故事还藏大道理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小年”又来了,又到了送灶神上天汇报一年的家长里短的时候了。灶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掌管厨房、饮食的神灵,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上甜品、水果等供品,祈求灶神在天庭能多说好话,保佑来年家宅安宁、财运亨通。
过小年迎灶神,小故事还藏大道理

迎灶神是我国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早在汉代就有记载。相传,灶神姓张名单,是黄帝手下的大臣。因黄帝发明了锅灶,灶神便被委派管理厨房。灶神为人正直、清廉公正,深受百姓爱戴。

随着时间的推移,灶神逐渐被神化,成为掌管一家饮食、吉凶祸福的神灵。小年这天,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的情况,因此人们会准备丰盛的供品,祈求灶神多说好话,为来年带来好运。

供奉灶神时,人们会摆上甜品和水果,这是因为甜味食品象征着生活甜美,水果则寓意着来年生财有道。此外,还要摆上酒水和香烛,以示对灶神的尊敬。供品摆好后,人们会焚香点烛,虔诚祈祷,祈求灶神保佑来年家宅平安、财源广进。

迎灶神不仅是一项传统习俗,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要心存敬畏,懂得感恩。每到小年,我们都会想起灶神,感谢他一年来的庇佑,同时也会反思自己过去一年的言行,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多做好事。

标签:小年,灶神,供品,祈祷,传统习俗

兴趣推荐

  • 祭祀之树: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虔诚

    2年前: 从远古时代起,树木就一直是人类崇拜和敬畏的对象。在许多文化中,人们都会将某些树木视为神圣,并在树下举行祭祀仪式。这种祭祀之树的传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虔诚。

  • 走进多彩白族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年前: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其节日习俗也独具特色。白族节日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从传统的民族节日到现代节日,都融合了白族人民的智慧与热情。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白族节日的海洋,感受这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吧。

  • 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

    2年前: 吃汤圆不仅美味可口,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团圆幸福。那么正好值冬春之交的元宵节,为什么会有吃汤圆的习俗呢?

  • 清明节手抄报绘画|情寄清明绘古今

    2年前: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进行各种祭祖扫墓活动,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而清明节手抄报绘画,则是年轻人表达对清明节的理解和纪念的一种方式。清明节手抄报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年轻人能够在绘画中感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传承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 走进历史的风情:古人的婚礼一般在什么时间举行

    2年前: 当婚礼的钟声敲响,一对新人携手走入人生的新阶段,他们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么,在古代,婚礼一般在什么时间举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风情,探寻古人的婚礼习俗。

  • 2022立春是几月几日几点立春?

    2年前: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预示着春天的脚步临近。那么,2022年的立春是哪一天呢?立春的具体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 今年清明节是哪天?——告诉你扫墓祭祖的正确姿势!

    2年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那么,今年清明节是哪天呢?扫墓祭祖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粽子、咸鸭蛋、艾叶糕:端午节的美味传承

    2年前: 端午节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夏季也即将拉开帷幕。在这样的日子里,吃粽子、咸鸭蛋、艾叶糕,既能够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能够保佑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地度过炎夏,也是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最好传承。

  • 清明扫墓的感慨

    2年前: 清明时节,正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去扫墓,在先人的墓前,我会有很多感慨。

  • 纸人:从传统习俗到当代艺术

    2年前: 纸人,又称纸扎,是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的一种冥器,是用来祭祀祖先或亡灵的。纸人通常由竹纸或纸板制成,并涂上颜色,使其看起来像真人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纸人也从传统的丧葬习俗中走出,成为了一种当代艺术形式。

  • 闹元宵:延续传统,弘扬非遗

    2年前: 元宵佳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闹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多样的娱乐节目,深受人们的喜爱。

  • 酥油灯:佛前明灯,辉映千古辉煌

    2年前: 酥油灯,又称酥油油灯或黄油灯,是以酥油(牦牛、奶牛乳中提取的油脂)为燃料燃烧的灯。酥油灯是藏传佛教徒供奉之意,也有祈求天赐吉祥的说法,是藏族人千百年来虔诚点燃的明灯。

  • 灶王爷上天喽

    2年前: 灶王爷是我国的神话人物之一,他掌管着灶火,保佑家人平安。每逢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了。

  • 鬼节是什么时候几月几日

    2年前: 七月半,又称为鬼节、中元节,是除了清明节、春节之外,中国民间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鬼节到底是什么时候呢?一起来看看吧!

  • 盂兰节:盛夏里的情义与团圆

    1年前: 走过春夏,眨眼便到了盛夏。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却有一个节日在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爱与团圆。这个节日就是盂兰节,一个关于亲情、孝道和救赎的节日。

  • 冬至祭祖的那些讲究

    1年前: 冬至祭祖是冬至日早起祭祀先祖的一种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感激和希望未来的美好祝愿。俗言:“冬至大如年”,讲的就是冬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冬至这天,有很多讲究,今天我的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 腊月二十三,送灶君上天,灶神节的由来与习俗

    1年前: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也寓意着年关将近了,瞬间让人从跳着脚的冷中,感觉到了暖意。灶神节更是人们祈求灶神保佑、来年全家幸福的日子,灶神节送灶神上天,也是人们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 供的组词

    1年前: “供”这个字虽然只有短短一笔,却能衍生出许多含义丰富的组词。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它的组词和用法吧。

  • 拜天公:祈福纳祥的传统民俗

    1年前: 拜天公是中国南方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民俗,寄托着人们对上天和神灵的敬畏与祈求。每逢农历正月初九,人们都会盛装打扮,焚香摆供,诚心拜祭天公,祈福纳祥。

  • 正月初五,开门迎财神,财源滚滚来

    1年前: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民间有"迎财神"的习俗。相传财神爷姓赵,是武财神赵公明,掌管财运和福泽。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这一天迎财神,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福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