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月娇事件:一次“热舞”引发的百度公关风暴
一、导火索:一段“上头”的工装舞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24年的“五一”假期前后。为了推广自家的AI产品和即将到来的内部活动“Hi Summer”,百度发布了一系列由员工出镜的短视频。其中,一位名叫韩月娇的用户体验设计师(UE),身着工装,在办公室背景下跳了一段活泼的热舞。
平心而论,这在短视频平台屡见不鲜。但问题在于,这段舞蹈以及系列视频的整体风格,被广大网友认为“画风跑偏”。批评声浪主要集中在几点:一是认为舞蹈动作和运镜方式略显“油腻”和“土味”,与一家顶尖科技公司的形象格格不入;二是质疑这种方式有“物化女性”、“博眼球”的嫌疑,似乎在用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吸引流量,而非展示技术实力;三是许多人,包括百度的部分员工,都感到了一种“大写的尴尬”,觉得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心中百度的专业形象。
就这样,韩月娇和她的舞蹈,在算法和网友的好奇心双重推动下,迅速火遍全网,但这份“火”却带着滚烫的争议。
二、火上浇油:当“霸总”副总裁遇上舆论危机
如果说韩月娇的视频只是一个意外的火星,那么百度当时新上任的公关副总裁璩静的一系列言论,则无异于一桶从天而降的汽油。
几乎在同一时间,璩静高调地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系列短视频,内容堪称“职场霸总语录”。她强硬地宣称“我跟员工只是雇佣关系”,“我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甚至放话“我可以在这个行业让你找不到工作”。这种高高在上、缺乏人情味的“狼性文化”宣言,瞬间点燃了打工人的集体情绪。
两起事件在舆论场上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公众将两者联系起来,勾勒出了一幅令人不适的画面:一边是高管宣扬着冷酷无情的职场法则,另一边是基层员工可能在“被安排”的情况下,跳着自己未必情愿的舞蹈来为公司博流量。这让人们对百度的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质疑: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是对员工进行压榨,还是把员工当作营销工具?
三、风暴之后:离职、道歉与反思
舆论海啸的威力是巨大的。事件的两位核心人物都迎来了戏剧性的结局。
韩月娇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澄清,表示自己是产品线的研发同学,只是业余客串视频拍摄,视频内容有专业的运营同学策划,但没想到会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她为此承受了巨大的网络压力,并最终选择了离职。她的发声,让许多人将同情分投给了这位身不由己的年轻员工。
而另一边,公关副总裁璩静则为自己的言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引发全网口诛笔伐后,她删除了视频并发布道歉信,但为时已晚,最终以离职收场。
这场风波甚至惊动了百度最高层。创始人李彦宏在内部会议中坦承,这次事件暴露了公司管理层和企业文化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他态度诚恳地向员工和公众道歉,并强调百度必须做出改变。
回过头来看,“韩月娇事件”就像一次企业公关的“压力测试”,它暴露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热度而可能出现的策略迷失。它提醒我们,数字时代的营销,绝不是简单的“出位”和“博眼球”,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和对员工的尊重,才是维系一家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石。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友的口水,有时真的能掀翻一艘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