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3:中考作文里的青涩与憧憬

说起2013年的中考作文,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全国各地犹如上演了一场“命题大联欢”。每个省市、甚至每个区县,都像个独具匠心的导演,给考生们准备了不同的剧本。但我发现,不管剧本如何变化,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像青春期的烦恼和甜蜜一样,反复出现,让人会心一笑。
一、主题:成长与感悟,我们都是“故事大王”
那一年的作文,很多都聚焦在“成长”二字上。比如,有的地方考“那一次,我懂得了……”,有的考“我与XX的故事”,还有的考“选择”或“改变”。这些题目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引子”,鼓励我们去挖掘内心深处那些曾经让我们困惑、感动、或者豁然开朗的瞬间。
想当年,为了写一篇“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们可是绞尽脑汁。是写与父母的温馨瞬间?还是和朋友的友情考验?是课堂上的茅塞顿开?还是生活中的一次小挫折?我们努力地回忆,努力地包装,生怕自己的故事不够“感人”,不够“深刻”。那时候,每个同学都是天生的“故事大王”,哪怕是平平无奇的午后,也能在笔下变得波澜壮阔。
二、视角:关注生活,我们是时代的“小观察员”
除了个人成长,2013年的中考作文也常常鼓励我们去观察生活,思考社会。比如,有些题目会让你谈谈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或者描绘身边的风景和人物。这可不是简单地写写画画,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还记得有同学为了写“我眼中的城市”,特意跑去公园、菜市场“采风”,虽然最后可能还是坐在书桌前,凭着记忆和想象力“魔改”了一番。但正是这种尝试,让我们开始从小小的自我世界中走出来,学着去理解身边的世界。我们是稚嫩的,但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却是无比真诚的。
三、形式: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二重奏”
从形式上看,2013年的中考作文依旧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两大主流。材料作文通常会给一段文字、一幅图画甚至一个故事,让我们从中提炼观点、展开论述。这就像是给了我们一个“命题游戏”,考验的是我们的阅读理解和发散思维能力。而命题作文则更直接,一个题目,让你自由发挥,这更像是让我们在指定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文采”。
当然,无论哪种形式,那时候的我们,最希望的就是题目能“押中宝”,最好是那种写过无数次的“万能主题”。要是遇到一个“奇葩”题目,那真是能让考场里瞬间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长吁短叹”。不过,也正是这些出其不意的题目,才逼着我们跳出舒适区,展现了我们别样的才华。
四、记忆:那些年,我们一起“套路”与“反套路”
回想起来,2013年的中考作文,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我们集体青春记忆的一部分。那时候,为了高分,我们学着各种“写作技巧”:开头点题、中间议论、结尾升华,最好再来几个名人名言锦上添花。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套路”化写作,比如写一个感动的瞬间,主人公往往是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写一次挫折,最后总能找到力量,积极向上。
但即便在这样的“套路”中,我们依然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声音。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真情实感,那些稚嫩却充满力量的观点,才是最动人的。作文成绩或许早已淡忘,但那些为了一个词语、一个句子而反复推敲的夜晚,那些在考场上笔尖飞舞、思绪万千的时刻,却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青春相册里。
所以,当2013年的中考作文再次被提起,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考卷,更是一群少年少女在成长道路上的摸索、表达与憧憬。那一年,我们用文字书写着自己的世界,也用青春的笔触,描绘着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