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逐高缭:以理服人,小人物也能扭转乾坤

话说齐景公沉湎于酒色,疏于朝政。奸臣高缭趁机结党营私,祸乱朝纲。齐景公虽有心整治,却苦于没有正当理由。
一日,晏婴求见齐景公。齐景公抱怨道:“高缭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我早就想治他的罪,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晏婴不慌不忙地说:“大王不必忧虑,我自有办法。”
晏婴来到高缭面前,假装向他请教:“高大夫,我有一事不明,请您指教。”
高缭自以为是地说:“晏大夫,有什么事尽管说,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晏婴拱手道:“我听说,冰是一个整体,但只要在上面轻轻划一道,就能把它分成两半,不知是否属实?”
高缭不屑地笑道:“当然不是真的,冰一旦被划开,就再也无法恢复原状了。”
晏婴微微一笑:“可是我听说,如果用一根铁丝顺着裂缝穿过去,冰就能重新合在一起,您觉得呢?”
高缭大怒:“简直胡说八道!冰一旦被划开,怎么可能修复?”
晏婴叹了口气:“哎,高大夫,您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人也是一样,只要有了裂缝,就很难修复。高大夫,您身为朝廷重臣,却贪赃枉法,结党营私,难道就不怕齐国与您这条裂痕一样,难以再愈合吗?”
高缭如梦初醒,顿时面如土色。晏婴趁热打铁,将高缭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并以齐国的前途为重,请求齐景公严惩高缭。
齐景公听后,幡然醒悟,下令将高缭革职查办。自此,齐国朝纲重整,百姓安居乐业。
兴趣推荐
-
黄台之瓜:早摘早尝鲜
2年前: 早洞房花烛夜,慢长精血饱。抓住时机,绽放自己,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时机一旦过去,就很难再重新得到了。人生在世,机遇难得,我们千万要好好把握。
-
隔壁老樊李莎晏子:抖音三剑客,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三农生活
2年前: 隔壁老樊李莎晏子是抖音上知名的三农达人,他们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接地气的风格,讲述着农村生活中的趣事,吸引了无数粉丝的喜爱。他们用简单的镜头记录着农村的真实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农村,也让农村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
名副其实的意思
2年前: “名副其实”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名声与实际相符。
-
一鸣惊人:古人如何用才华和智慧出人头地
1年前: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它比喻一个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表现出来却令人刮目相看。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关键时刻一鸣惊人,成就了一番大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一鸣惊人的典故。
-
晏子巧用妙计救烛邹
1年前: 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以机智闻名。这一回,他一出马便化解了一场杀身之祸,为大家奉上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
理直气壮说“应”
1年前: “应”字作为应然之范畴的代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为人处世到社会规范,它无处不在,指引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应”的那些事儿。
-
晏婴二桃杀三士:智谋与权术的千古谜案
1年前: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坛风云诡谲,群雄逐鹿。晏婴,作为齐国的一位杰出贤臣,以其巧妙的智谋和高超的权术著称于世。而“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令人拍案叫绝。
-
孙童:奇才少年,名垂青史
1年前: 孙童,春秋时期著名的神童,其天资聪颖、学识渊博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本篇文章将带你走进孙童的传奇一生,探寻这位奇才少年的成长历程和成就。
-
晏子使楚:舌战群儒保齐国
1年前: 春秋时期,齐国谋臣晏子奉命出使楚国,凭借其超凡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化解了楚王的刁难,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篇经典的《晏子使楚》原文,字字珠玑,堪称中国历史上外交辞令的典范。
-
晏子使楚:智慧与机锋的碰撞
11个月前: “晏子使楚”出自《晏子春秋》,讲述了齐国名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凭借智慧和机锋化解危难,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晏婴出色的外交才能,更体现了古人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处世智慧。
-
晏子谏景公:一只敢于进谏的蛤蟆
6个月前: 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有这么一位叫晏子的大臣。他身高不高,体型微胖,长得很像一只蛤蟆。但就是这只“不起眼”的小蛤蟆,却敢于向齐景公进谏,并最终促成了齐景公的一系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