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诗词中的父爱如山

自古以来,父爱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从《诗经》中的“蓼蓼者莪”,到唐代孟郊的“慈母手中线”,再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无不流露出对父亲的深情厚意。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古人的诗词世界,一起领悟那份沉甸甸的父爱。
诗词中的父爱如山

追溯源头,父爱如山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的《蓼蓼者莪》一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赞美父亲的诗歌。诗中写道:“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质朴的语言中,饱含着对父亲深沉的感恩之情。

盛唐气象,父爱如水

盛唐时期,诗风豪迈奔放,对父亲的赞美也更加大气磅礴。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诗句无不体现出唐代诗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宋词婉约,父爱如风

宋词婉约动人,对父亲的爱也表达得更加细腻含蓄。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些词句既饱含着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标签:父爱,诗词,古人,孟郊,苏轼,李清照

兴趣推荐

  • 秋风萧瑟天气凉,古人如何御寒过冬?

    2年前: 秋风萧瑟,天气渐凉,我们该如何御寒过冬,其实古人早已有妙招,快来看看吧!

  •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

    2年前: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句诗的本意是说,百花争艳,色彩绚丽,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而只有在浅浅的草地上才能让马蹄没入其中,不至于迷失方向。这句话后来被用来比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 南宋四大家:他们给书法的新贡献

    2年前: 如果问及书法史上的知名人物,那么诞生于南宋的四位大咖: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必定位列其中。南宋四大家,是书法界乃至于中国文坛上的一块金字招牌,他们不仅在书法艺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引发了书法的深层变革。

  • 思接千载,纵览古今

    2年前: 思接千载,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底蕴,纵览古今,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添砖加瓦。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些历史名人,领略他们的智慧和风采。

  • 放逐之地,诗魂荟萃——“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年前: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句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也表达了诗人对迁客骚人的向往和敬仰。

  • 美林湖:一湖风光,两岸人杰

    2年前: 美林湖,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中部,是盐城市第二大湖泊,也是盐城市唯一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美林湖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素有“北国西湖”之称。

  • 红颜笑之桃花遍天下

    2年前: 桃花乃红颜之首,如何得此美名?桃花的花语又是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 天光云影共徘徊

    2年前: “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当空,天光与云影交织,一幅诗意画卷在诗人的笔下徐徐展开。这句诗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 词圣苏轼,一代传奇

    2年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跌宕起伏,仕途坎坷,但其文学才华却始终不减。他被后人誉为“词圣”,其词作风格豪放、旷达,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繁星诗集:星海里的璀璨明珠

    2年前: 繁星诗集,顾名思义,就是以繁星为主题的诗歌集。繁星,是夜空中的璀璨明珠,是诗人们灵感的重要来源。

  • 百年文体争锋——浅谈古文运动

    2年前: 你是否想过,在风靡全世界的白话文学之前,中国文学界曾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吗?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它又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回那段历史,去探寻这场文坛风云。

  • 古人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2年前: 古人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今天,我就来带你了解一下古人婚礼的时间选择,以及背后的原因。

  • 《冬夜读书示子聿》诗词鉴赏

    2年前: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宋代诗人陆游写给儿子陆聿的一首诗。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着陆游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谆谆教诲,也反映出诗人对读书治学孜孜不倦的精神。

  • 古今贤文读书篇: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2年前: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备受推崇的事情。那么,在缺乏现代科技的古代,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呢?他们的读书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 天凝地闭:一场关于世界的末日审判

    2年前: 天凝地闭,日月无光。这是古人对世界末日的一种描述。它代表着一种对未知的恐惧,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 槌牛酾酒:古人狂欢的饮酒习俗

    2年前: 槌牛酾酒,乍听之下,可能以为是某个民族的特色美食。但其实,它是古人狂欢的一种饮酒习俗,充满了野性和豪放。

  • 古人在清明节放风筝吗?蚂蚁庄园

    2年前: 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那么,古人也在清明节放风筝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 古人谈读书:书中自有千古事

    2年前: 读书,是古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读书的看法和我们现代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古人对于读书的见解。

  • 古人高雅祝福老师:一脉传承的文化经典

    2年前: 老师,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古人的世界里,对老师的祝福是高雅而充满文化底蕴的,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祝福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 诗中书香,墨染流芳

    2年前: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翻开一本好书,让诗词和歌赋穿越时空,与先贤名人来一次静默的交流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