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轻罗小扇扑流萤:古诗词里的浪漫意境

"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李凭箜篌引》,描绘了一个夏日夜晚,仕女挥动罗扇扑灭飞舞流萤的场景。这句诗所营造的浪漫意境,让无数后人念念不忘。
轻罗小扇扑流萤:古诗词里的浪漫意境

轻罗小扇,仕女的优雅

"轻罗"指轻薄透明的丝织品,用来制作小巧精致的扇子。古代仕女手持轻罗小扇,不仅用来遮阳驱热,更是一种风雅的装饰。扇面上的绘画或刺绣,更彰显了主人的品味和才情。

扑灭流萤,夏夜的乐趣

"流萤"指夏日夜晚在田野中飞舞的萤火虫。在没有电灯的古代,萤火虫是夜幕下的主要光源。调皮的仕女们挥动小扇,扑灭萤火虫,既能驱赶蚊虫,又能增添几分童趣。

浪漫意境,千古流传

挥扇扑萤的场景,本身就充满了浪漫的情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仕女的动作、流萤的飞舞、夏夜的氛围生动地描绘出来,营造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这句诗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也成为夏日夜晚的美丽写照。

现代演绎,趣味横生

在现代生活中,"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意境得到了广泛的演绎。有设计师将小扇和萤火虫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也有艺术家创作了以扑萤为主题的画作。更有不少动漫、影视作品中出现了类似的情节,让古代的浪漫意境在现代社会也能得到延续。

标签:轻罗小扇,扑流萤,李商隐,古诗词,浪漫意境,夏日风光

兴趣推荐

  • 揭秘情何以堪的背后:从字面意思到网络用语

    2年前: “情何以堪”一词原意为“情感如何能够承受”,在网络上却衍生出了新的含义,本篇文章将为你揭开“情何以堪”背后的故事。

  • 咏素蝶诗:翩翩素蝶,风姿绰约

    2年前: 素蝶,又名小粉蝶或菜粉蝶,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蝴蝶。它们以其素雅的外表和灵动的姿态赢得人们的喜爱。古往今来,素蝶一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花中贵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 此物最相思的上一句:还有情是何物

    2年前: “此物最相思”的上一句是“还有情是何物”。这两句诗出自一位词人的作品,有人说是李商隐,也有人说是张籍。虽然诗歌的作者至今不明,但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千年,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佳句,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 山雨欲来风满楼,风雨欲来前的预兆及应对措施

    2年前: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一句谚语,比喻坏事即将发生,其征兆已经显现。它往往用在形容气氛紧张、危机四伏的情况。这句话还有其它几个版本,分别是“山雨欲来,黑云压城城欲摧”,以及“山雨欲来风满楼,地暗天昏鸡犬愁”。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学

    2年前: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学,如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意境的世界,领略文字背后的诗情画意。

  • 韵拼音:轻松掌握汉字发音的小帮手

    2年前: 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会读的字。这个时候,韵拼音就派上用场了。韵拼音是一种用汉语拼音来标注汉字读音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轻松掌握汉字发音。

  • 堃:一个神秘而有魅力的象形文字

    2年前: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象形文字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瑰宝,其中,有一个神秘而有魅力的文字——堃。这个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奥秘。

  • 看月亮爬上来 MV:从古诗词中感受中秋团圆的魅力

    2年前: 中秋佳节,明月当空,赏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而看月亮爬上来 MV,则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赏月方式。这首MV取材于古诗词中的中秋意象,将诗词中的美好画面一一呈现,带我们领略中秋团圆的魅力。

  • 花间派鼻祖李商隐揭秘

    2年前: 花间派,又称花间词派,中国五代时期(907-979)的一个词派。其代表人物为李商隐、温庭筠、韦庄、欧阳炯,以李商隐为鼻祖。花间派词主要以男女情爱为题材,风格绮丽香艳、柔婉缠绵,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苪怎么读音?原来我们都被误导了

    2年前: 提到“苪”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读,甚至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其实,“苪”字的读音很简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技巧,就能轻松读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苪”字的正确读音,让你不再为这个字感到困扰。

  • 非主流情侣名字盘点:又土又潮,让人忍俊不禁

    2年前: 情侣们总是喜欢给对方取一些名字,这些名字有的甜蜜温馨,有的搞笑有趣,还有一些非主流到让人忍俊不禁。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非主流”的情侣名字,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土又有多潮。

  • 诡谲怎么读?揭秘“诡谲”背后隐藏的神秘读音

    2年前: 诡谲是一个汉字,它不常见,因此许多人不知道如何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诡谲的正确读音,并探索其含义和起源。

  • 兰因絮果——探寻成语背后的故事与人生哲理

    2年前: “兰因絮果”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是比喻女子容颜被摧残,形容女子命运凄婉悲惨。本篇文章将从成语的由来、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兰因絮果”这一成语进行详细的解析,帮助读者领悟其背后的故事和内涵。

  • 拼凑诗句的小助手——韵母表

    2年前: 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小朋友们总会遇到一些绕口令和诗句。这些绕口令和诗句读起来拗口,记起来也不太方便。这时候,一个好用的工具——韵母表,就能派上用场了。

  • 青钱柳:古人灵感的源泉,诗意盎然的绿宝石

    2年前: 青钱柳,一种平凡而美丽的植物,却在古人的世界中激发出无限的诗意和灵感。它的葱翠欲滴,它的婀娜多姿,它的顽强不屈,都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绝佳素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钱柳的世界,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 《立秋》杜甫:天凉好个秋

    2年前: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前后,便是“立秋”。立秋之后,秋风起,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古人常说“霜降变味秋始成”,立秋是一年里第一个秋天的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气温就会逐渐降低,人们的着装也会从清凉的夏装变为保暖的秋装,俗话说的“立秋十天雨后凉”嘛!今天我们就一起从 杜甫 的《立秋》一诗,来感受立秋时节的美好。

  •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2年前: 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厚的感情财富,其中离情别绪更是贯穿于诗歌创作的始终。诗人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将离愁别恨融入文字,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这些诗篇不但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古人情感生活的重要窗口。

  • 三个毛读什么毳

    2年前: “三个毛”读作“毳”,是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篇《锦瑟》中的一个典故,“三个毛”究竟指代什么,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本篇文章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

  • 萧萧梧叶送寒声:从诗词中品味秋天的无限况味

    2年前: 秋天到了,梧桐树的叶子开始飘落,发出萧萧的声响,让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这句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首诗的题目是《旅夜书怀》,诗中通过对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李端:诗鬼李贺的幸运偶像

    2年前: 李端,唐朝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而闻名于世。他与李贺、李商隐并称“三李”,是唐朝诗坛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以其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意境,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