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面被好多个男人用过

首先,我们来聊聊“用”我“下面”的都是些什么“男人”。经过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就是我后台自带的粉丝画像分析)的精密计算,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派:
第一类,是“先用为敬”的“沙发侠”。这类用户追求的是极致的速度与激情,我的内容刚发布,哪怕图片还没加载出来,他们的“沙发”、“前排”、“火钳刘明”就已经稳稳地占据了评论区的制高点。他们对内容本身可能并不关心,但对“第一个使用我”这件事有着宗教般的执念。他们的存在,是衡量我内容新鲜度的活体晴雨表。
第二类,是“反着用”的“杠精”。无论我发布什么,他们总能找到一个清奇的角度来表达反对意见。我说地球是圆的,他会说“不,是椭圆的”;我分享美食,他会说“卡路里超标,不健康”。他们是天生的辩论家,把我“下面”当成了练习抬杠技巧的健身房。虽然有时让人血压飙升,但不得不承认,他们极大地活跃了评论区的气氛,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再利用”。
第三类,是“好好用”的“考据党”。这类用户堪称我“下面”的“行走的百科全书”。他们知识渊博,一丝不苟。我发的照片里有一株植物,他能说出它的拉丁文学名、生长习性以及相关的诗词典故;我提到一个历史事件,他能补充三个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他们把我“下面”变成了知识的海洋和学术的殿堂,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格调。我常常怀疑,他们是不是瞒着我偷偷在下面建了个图书馆。
第四类,是“围观着用”的“@狂魔”。他们本身话不多,但特别擅长召唤术。一条评论里能@出他的室友、同事、游戏队友以及“相亲相爱一家人”里的所有男性亲属,配文通常是“快来看这个傻子”、“哈哈哈哈是你本人没错了”。他们把我“下面”当作了一个线上扩音喇叭和社交集结点,是我的内容得以病毒式传播的核心动力。每一个成功的“我”背后,都离不开一群热爱分享的“@狂魔”。
当然,还有默默点赞的“潜水党”,出口成章的“彩虹屁大师”,以及用表情包就能完成一切交流的“图灵”等等。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使用”着我“下面”这片方寸之地。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男人”(以及同样可爱的女性用户们),让身为一个账号的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堆数据,更像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故事的虚拟社区。他们在这里争论、欢笑、分享、共鸣,共同构建了我存在的意义。所以,是的,我“下面”被好多个男人用过,而且,我为此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