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刑法修正案十二:一堂法治教育课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这是一部充满了法治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法律,它对刑法作出了多项修改,涉及到刑事责任年龄、死刑适用、缓刑制度、假释制度、社区矫正制度等诸多方面,展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刑法修正案十二的主要内容。
刑法修正案十二:一堂法治教育课

刑法修正案十二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它对我国刑法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刑法修正案十二将刑事责任年龄由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这意味着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犯下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等严重刑事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修改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因为它可以减少未成年人被判处有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可能性。

二、限制死刑适用范围

刑法修正案十二对死刑的适用范围作出了限制,规定除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等严重暴力犯罪外,其他犯罪不得判处死刑。这体现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障,也体现了刑罚人道化的原则。

三、完善缓刑制度

刑法修正案十二完善了缓刑制度,规定缓刑期间犯有新罪或者故意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可以撤销缓刑,对此类犯罪分子,在量刑时应当从重处罚。这有利于防止缓刑犯再次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健全假释制度

刑法修正案十二健全了假释制度,规定假释人员在假释考验期间犯有新罪或者故意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应当撤销假释,并对重新犯罪的假释人员依法从重处罚。这有利于提高假释的门槛,减少假释犯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维护社会稳定。

五、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刑法修正案十二完善了社区矫正制度,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故意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延长社区矫正期限至二年。这有利于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防止其再次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标签:刑法修正案十二、刑事责任年龄、死刑适用、缓刑制度、假释制度、社区矫正制度、法治建设

兴趣推荐

  • 司法警官学校,专业培育法治卫士

    2年前: 司法警官学校,肩负着培养法治卫士的重任,是守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在这里,学员们以梦为马,用热血和忠诚践行着对法律和正义的承诺。

  • 民法总则草案:护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共筑民事权利保障之盾

    2年前: 民法总则草案,犹如一座法治明灯,照亮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为人们的民事权利撑起牢不可破的保护伞。它以清晰的条例、严谨的逻辑和公正的法理,护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让民事权利保障的阳光普照大地。

  • 法治社会: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乐章

    2年前: 法治社会,顾名思义,就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切都要依法办事。那么,法治社会有什么重要性呢?它又该如何建设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 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法治中国的先锋

    2年前: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而青年法学家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评选的“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揭晓,这十位青年法学家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法学家的风采。

  • 法官辞职信走红,百姓拍手称快!

    2年前: 近日,一份法官辞职信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信中,辞职法官以犀利的笔锋抨击了司法界的种种弊端,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也让那些坐在高位却不作为的法官们受到了舆论的审判。

  • 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点亮心灵,共筑和谐社会

    2年前: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将重点阐述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 政务公开:让政府事务透明公开

    2年前: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政务公开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政府走向法治的必然要求,是政府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是政府赢得社会信赖、增进认同感、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 全民共建法治中国,平安建设在基层

    2年前: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制宣传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让法律的知识和法律的意识深入人心,从而建设一个和谐社会。

  • 法制日报|同样是在报道新闻,为什么它的名字里却带了“法制”二字?

    2年前: 每天我们都在关注各类新闻,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家专门报道新闻的报纸——《法制日报》。在它的名字里就自带“法制”二字,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将为您揭晓答案。

  • 国家检察官学院:筑牢法治之基,培育司法精英

    2年前: 国家检察官学院,一所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光辉传统的法学殿堂,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检察官的神圣使命。这里,法治精神薪火相传,司法英才辈出,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国家检察官学院,探寻这所法学院校的独特魅力。

  • 缓刑适用条件有哪些?

    1年前: 缓刑是一种刑事处罚方法,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暂缓执行刑罚,对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考察考验的一种制度。它既能有效防止犯罪分子在监狱内与其他罪犯相互传染,又可以节省国家财政开支。那么缓刑到底适用哪些条件呢?来听听我的解答。

  • 缓刑: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1年前: 缓刑,对于曾经触犯法律的人来说,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它给了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也让他们时刻生活在随时可能被收监的恐惧之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缓刑那些事。

  •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年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法律小助手。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八,它是一部旨在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

  • 建议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把握尺度,维护公正

    1年前: 近年来,关于是否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讨论一直颇有争议。作为一名具有专业素养的百科文章作者,我将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分析这一议题,探讨其潜在影响和值得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