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扎根非洲,粮食安全新保障

作为世界水稻生产大国,中国在水稻育种和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超级杂交水稻应运而生。与传统水稻相比,超级稻具有耐旱、耐贫瘠、高产等优点,特别适合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非洲地区种植。
早在2005年,中国就向非洲17个国家派出农业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杂交水稻已经在非洲多个国家落户生根。例如,在肯尼亚,中国专家帮助当地水稻农民采用杂交水稻技术,亩产提高了50%以上。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的引入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的粮食短缺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超级稻不仅高产,质量也上乘。其米粒外观晶莹剔透,口感软糯香甜,深受非洲人民喜爱。超级稻不仅满足了非洲人民的温饱,更丰富了他们的餐桌。
除了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中国还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建设水稻产业链。例如,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建立了现代化的水稻加工厂,促进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中国企业也纷纷到非洲投资水稻种植和加工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兴趣推荐
-
5英尺10英寸: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2年前: 5英尺10英寸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身高,在世界范围内,这个身高的人并不算矮。然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5英尺10英寸的人可能被认为是高的。
-
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的传奇之旅
2年前: 在我的冒险生涯中,我曾亲眼目睹过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的壮观景象。它穿越广袤的沙漠和肥沃的绿洲,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和浩瀚的人文传奇。今天,我们就一起沿着尼罗河的蜿蜒水流,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
-
非洲人的习俗:了解非洲文化的多元与魅力
2年前: 非洲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老大陆,非洲人的习俗也如其广袤的土地一样,充满了多样性和魅力。从问候方式到节日庆典,从饮食习惯到婚丧嫁娶,每一个习俗都诠释着非洲文化的深厚底蕴。
-
黑海岸幽灵豹:黑夜里的神秘行者
2年前: 在广阔神秘的黑海岸,传说有一种如幽灵般飘浮的行踪诡秘的生物——黑海岸幽灵豹。它们拥有非凡的能力和习性,令人着迷。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走入黑海岸幽灵豹的神秘世界。
-
RGE:提高认识,消灭浪费
2年前: RGE,即“减少食物浪费、提高食物价值、利用食物作物”的简称。它倡导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食物浪费,提高食物价值,并鼓励农民利用食物作物来生产更多食物。
-
麂子读音
2年前: “麂子”是许多人并不太熟悉的动物,它的读音也经常被念错。很多人会读成“jǐ”,其实这个字不读“jǐ”,它的正确读音是“jǐ”,如果不认识,意思无法猜测,如果认识,就会记得很牢。
-
加纳位于哪个洲?
2年前: 你可能还不知道,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它与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多哥和贝宁接壤。加纳在历史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于1957年独立。现在,加纳是一个民主共和国,实行总统制。
-
安哥拉在哪里?带你走进非洲西海岸的魅力之邦
2年前: 安哥拉,一个位于非洲西海岸的美丽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安哥拉在哪里,以及它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点吧!
-
喀麦隆首都,走进雅温得
2年前: 欢迎来到喀麦隆的首都,雅温得,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城市,准备好在非洲心脏地带进行一场精彩的冒险吧!
-
三角洲特种部队4:深入非洲
2年前: 三角洲特种部队4:深入非洲,作为经典的三角洲特种部队系列的第四部,在2008年上映后备受关注。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袁隆平夫人口罩上的话让人泪目
2年前: 袁隆平爷爷曾亲笔在口罩上写下的“世上有人饿肚子,吾心不安”9个大字,令人泪目,激起万千共鸣。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
加蓬,西非的绿宝石
2年前: 加蓬是一个位于西非中部的小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里有广袤的热带雨林、清澈的河流和湖泊,还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加蓬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
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引领太空种植新时代
2年前: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我们不仅踏上了月球,还成功将稻种送上了太空。本篇文章将带你领略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突破——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看看这前沿科学项目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对人类太空探索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
-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2年前: 爱惜粮食,人人都做到,我们不但是节约了粮食,还为国家减轻了负担,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
-
侯德榜:给农民带来福音的“杂交稻之父”
2年前: 侯德榜,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杂交稻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稻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
袁隆平的儿子——袁定江:继承父亲之志,助力粮食安全
2年前: 袁隆平的儿子袁定江,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致力于农业科研事业,为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
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2年前: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去世,是我国农业界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损失。让我们一起缅怀袁隆平院士,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
ST26i:一颗照亮未来的农业科技新星
2年前: ST26i,一种新型的超级稻,正在中国的大地上悄然兴起。这种水稻不仅产量高、抗病性强,而且还能在盐碱地和干旱地区正常生长。ST26i的出现,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
秋收冬藏的奥秘——秋收后的丰富宝藏
2年前: 秋收冬藏,是自古以来人们遵循的传统农事活动。每到秋天,农民们都会辛勤收割、储藏粮食,为冬季的到来做好准备。那么,秋收冬藏的冬藏开始于什么时候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吧!
-
耕地红线:守护住我国的“命脉”
2年前: 耕地红线,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但它对于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耕地红线,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是保护我国耕地资源不被侵占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