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当主角有了“原则病”:聊聊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原则电视剧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观剧体验:屏幕里的主角聪明、强大,就是性格有点“轴”,为了某个“原则”不惜得罪所有人,搞得身边人鸡飞狗跳,让你一边拍大腿佩服他/她的坚持,一边又气得想钻进电视里摇着他/她的肩膀大喊:“你能不能稍微变通一下!”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正在观看一部我称之为“原则电视剧”的作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类让人欲罢不能的剧集,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魔力。
当主角有了“原则病”:聊聊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原则电视剧

一、“原则电视剧”到底是个啥?

首先,得给“原则电视剧”下一个定义。这并非官方分类,而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种剧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整部剧的核心戏剧冲突,都源于主角坚守着一个或一套异于常人、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主角的人设基石,是驱动所有情节的发动机,也是他/她所有麻烦的根源。

这类主角,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原则教科书》。他们的人生信条通常可以概括为:“我可以没钱、没朋友、没头发,但不能没原则!”这个原则可能是“我绝不撒一个谎”(哪怕是善意的)、“我只用证据说话”(无视一切人情世故)、“我的代码里不能有一个bug”(然后项目延期三年),或者是“绝不治疗不相信我的病人”(哪怕对方快挂了)。

二、这些“原则病人”有哪些典型“症状”?

一部合格的“原则电视剧”,其主角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几种“临床症状”:

1. “我的规矩就是规矩”综合征:这类主角通常是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比如神探、怪医、王牌律师等。他们的原则就是他们的专业壁垒,不容许任何人挑战。经典代表就是《豪斯医生》里的豪斯,他的原则就是“病人总在撒谎,我只相信客观检查结果”。为了这个原则,他可以把病人家翻个底朝天,把同事气到住院,但他总能用神乎其技的诊断结果告诉你:“看,我的原则是对的。”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2. “社交是什么,能吃吗?”过敏反应:坚守原则的代价,往往是牺牲人际关系。主角因为过于“一根筋”,常常会忽略周围人的感受,显得情商洼地,社交绝缘。比如在一些律政剧里,有的律师原则是“程序正义大于一切”,哪怕明知对方是坏人,只要证据链有瑕疵,他就会拼命为其脱罪。这种行为在普通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自然也就没什么朋友,但他自己却乐在其中,享受着原则胜利带来的孤独快感。

3. “世界请围着我转”的强大气场:最神奇的是,虽然主角的原则看起来又古怪又麻烦,但整个世界(或者说,编剧)似乎都在配合他/她。所有事件的发生,都像是为了考验并最终证明他/她原则的正确性而量身定做的。反派们会精准地踩在他的原则雷区上,队友们总是在质疑和“真香”之间反复横跳,最终,主角在一片“虽然他很讨厌,但他真的好厉害”的赞叹声中,迎来了阶段性胜利。

三、我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轴人”主角上瘾?

既然主角这么“讨厌”,为什么我们还看得津津有味呢?

原因很简单,这种极致的原则性,满足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一种幻想。现实中的我们,每天都在妥协、折中、看人脸色。我们有太多的“不得不”和“没办法”。而“原则电视剧”的主角,替我们活出了一种“不妥协”的人生。他们就像一个理想化的符号,坚持着我们所向往但又不敢坚持的东西。看他们用原则把世界砸出一个窟窿,本身就是一种解压和精神上的胜利。

此外,这种设定也让剧情充满了张力和不确定性。我们总会好奇:这一次,他的原则会不会碰壁?他会为了什么而破例?当原则与情感、利益、甚至生命发生冲突时,他会如何选择?这种对主角价值观的持续拷问,让剧集超越了简单的“打怪升级”,上升到了人性探讨的层面,这正是其魅力的核心所在。

总而言之,“原则电视剧”就像一盘重口味的麻辣小龙虾,主角的“轴”是它的麻和辣,虽然呛人,却让人上头。它让我们看到,当一个人将某种信念贯彻到底时,能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无论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而我们在屏幕前,一边为他们的固执扼腕叹息,一边又忍不住为这份纯粹的坚持,悄悄点了个赞。

标签:原则电视剧,人设,剧情冲突,价值观,主角光环,观剧体验,道德困境,豪斯医生

兴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