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圣旨的“时尚”密码:打破你对“黄”的刻板印象!

嘿,各位历史爱好者和古装剧迷们!每当我们在屏幕上看到太监们手捧明黄色的卷轴,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经典桥段时,是不是心里就默默地给圣旨贴上了“黄色”的标签?久而久之,大家是不是都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刻板印象:圣旨,那必须是黄色的!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三观”的事实:亲爱的朋友们,圣旨的颜色世界,可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和复杂得多!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打破这层“黄”的滤镜,探索圣旨的真实“色号”!
圣旨的“时尚”密码:打破你对“黄”的刻板印象!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被古装剧“洗脑”得太彻底,一提起圣旨,脑海里就条件反射般地浮现出那抹庄严肃穆的明黄色?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毕竟,黄色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文明中与帝王、皇权紧密相连的专属色彩。“黄袍加身”、“真龙天子”,无一不彰显着黄色的至高无上。在影视作品中,为了视觉上的统一和方便观众识别,将圣旨统一设定为黄色,自然也成了约定俗成。这种深入人心的视觉符号,让我们几乎笃定:圣旨,非黄不可!

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电视剧要复杂得多,也有趣得多。当我们真正翻开历史的卷轴,你会发现,古人对于圣旨的“配色方案”,那可真是讲究得不得了!圣旨的颜色,绝非仅仅局限于“一抹黄”,它就像一张古代的“VIP卡”,上面不仅记载着皇帝的谕旨,更藏着一套森严的等级“密码”!

首先,我们要明白,圣旨可不是简单的纸张,它们通常是由上好的丝绸织物制成的,比如丝、绫、锦等。这些材质本身就可以被染成各种华丽的色彩。而圣旨的颜色和材质,是根据受诏者——也就是接受圣旨的大臣——的品级来严格划分的。这可不是皇帝的心情好坏,而是有一整套严格的礼仪制度来规范的。

  • 高品级官员的“彩虹”圣旨: 如果是授予一品、二品这样地位显赫的高官,那他们的圣旨可就华丽了!这些圣旨往往是由多色丝绸拼接而成,呈现出“五彩”甚至“七彩”的斑斓效果。你没听错,是彩虹色的!从轴头到轴尾,颜色呈渐变或彩虹状排列,比如中心是黄色,两边可能依次是红、蓝、绿、紫等。这不仅彰显了皇帝对受诏者的无比重视和隆重,更是对受诏者身份和地位的最高肯定。想想看,一道五彩斑斓的圣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气场,绝对比单一的黄色要强大得多,也更能体现皇家威仪。现今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许多圣旨实物,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 中低品级官员的“素色”圣旨: 对于品级稍低一些的官员,圣旨的颜色就相对比较朴素了。它们可能是一整张蓝色的丝绸,或者绿色的,甚至是白色的。虽然颜色单一,但制作依然精良,代表着皇帝的恩赐和权力。
  • 特定用途的“定制色”: 历史记载中,还有一些圣旨会根据特定的用途选择颜色。例如,白绫有时会被用于授予逝去者谥号,或者在某些特殊、略显哀戚的场合,体现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所以,下次看剧,如果你看到一道“素面朝天”的圣旨,可别以为是剧组偷工减料,那说不定才是妥妥的“历史还原”呢!
  •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圣旨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为什么“黄色圣旨”的形象却能经久不衰,甚至成为我们的集体记忆呢?

    首先,简化与传播是主要原因。影视作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故事情节,往往会进行艺术加工和简化。选用辨识度最高、最能代表皇权的黄色圣旨,既能迅速建立观众对皇权的认知,也方便了拍摄和制作。其次,象征意义是关键。黄色作为帝王专属色,最直接地传递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最容易被大众理解和记忆。最后,保存稀缺也可能是一个原因。多色圣旨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保存难度也相对更高,因此现存世的实物可能相对较少,导致大众接触到的机会不多。

    所以啊,下次你在古装剧里再看到太监们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黄圣旨”时,不妨会心一笑,因为你已经知道,这只是圣旨“时尚圈”里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圣旨世界,可是充满着多彩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密码呢!

    标签:圣旨,颜色,黄色,历史真相,古装剧,皇帝,等级制度,丝绸,故宫,自然文化

    兴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