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域生活馆

《国家宝藏》总导演掌勺春晚,于蕾这顿“年夜饭”有何不同?

每当“春晚总导演”这个头衔尘埃落定时,总会引发一场全民级别的“阅卷”。2023年,当于蕾这个名字与春晚绑定时,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尤其是年轻人,眼睛里都闪过一丝期待的光。毕竟,这位将博物馆“搬”上电视,让国宝“开口说话”的导演,要来主理全国人民的“年夜饭”了,这盘菜,注定风味不同。
《国家宝藏》总导演掌勺春晚,于蕾这顿“年夜饭”有何不同?

要聊于蕾和她执导的春晚,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大家到底在期待什么?答案或许可以从她的“成名作”里找到。当《中国诗词大会》让“飞花令”火遍大江南北,当《国家宝藏》用“前世今生”的舞台剧形式让文物活了起来,于蕾就已经被打上了一个鲜明的标签——“文化翻译官”。她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那些束之高阁、略显高冷的传统文化,用一种极其现代、极其华丽、极其共情的方式“翻译”给普罗大众,尤其是我们这些看着互联网长大的年轻人。

所以,当她接手春晚这个“烫手山芋”时,大家自然而然地会想:她能把春晚也变得像《国家宝藏》一样,既有面子(视觉华丽),又有里子(文化内涵)吗?

春晚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台晚会,更是一项浩大的“国民工程”。它的难点在于“众口难调”,要让爷爷奶奶看得舒心,爸爸妈妈觉得热闹,还要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不急着低头抢红包。过去的春晚,常常为了兼顾所有人的口味,变成了一锅什么都有、但又什么味道都不突出的“大杂烩”。

而于蕾的入局,就像是给这锅“大杂烩”请来了一位米其林级别的大厨,她带来的“秘方”就是“东方美学”和“文化自信”。纵观2023年的春晚,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条主线。从开场以《山海经》《搜神记》等典籍中的神兽为灵感的创意节目,到贯穿全场的“满庭芳华”中国传统色系视觉设计,再到那个美到让人窒息、刷爆朋友圈的舞蹈《碇步桥》,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于蕾风”。

她没有大刀阔斧地砍掉歌舞、相声、小品这些“传统菜式”,而是在摆盘、调味和食材上花了更多心思。比如,同样是舞蹈,她端上来的《碇步桥》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温婉灵动,舞者们在简约写意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仿佛一幅流动的中国水墨画。这不仅仅是好看,更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情趣,它告诉你:看,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藏着多么动人心魄的美。

当然,要让一艘“航空母舰”级别的春晚彻底掉头是不现实的。它依然需要承载团圆、喜庆、宏大叙事等功能。但于蕾的聪明之处在于,她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用“文化”这根针,串起了所有的节目,让整台晚会的气质得到了一次优雅的升华。这就像我们吃年夜饭,主菜还是那些鸡鸭鱼肉,但大厨给你配上了精致的餐具,讲解了每道菜背后的文化典故,那这顿饭的体验感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说,于蕾执导的2023春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赋能”。它向我们证明了,传统与现代并非水火不容,主旋律与艺术性也可以完美融合。它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年夜饭”,不仅可以吃得热闹,更可以吃得有品位、有内涵。

标签:于蕾,春晚,总导演,国家宝藏,文化创新,电视节目,东方美学

兴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