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一生清贫为黎民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出身贫寒,早年靠卖字为生。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
作为一名官员,郑板桥始终心系黎民百姓。他在潍县任知县期间,正值雍正大旱,民不聊生。面对灾情,郑板桥心急如焚,他立即开仓济民,赈济灾民。
然而,开仓济民需要大量的银两。郑板桥本身俸禄微薄,根本无力承担。为了筹措资金,他变卖了自己的字画,甚至连自己仅有的几件衣物都拿去典当。
在郑板桥的带动下,潍县的士绅和富商也纷纷慷慨解囊。大家共同努力,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银两,救济了数万灾民。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事迹传扬开来,感动了朝廷和百姓。雍正帝听说此事后,特赐郑板桥“仁民爱物”匾额。当地百姓也称他为“郑青天”。
郑板桥一生清贫,但他却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他的政绩和为人也被后世传颂。他的开仓济民事迹更是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